稻穀成熟,滿地金黃 攝影 鄢邦浩
10月29日,在信陽市商城縣李集鄉的再生稻田裏,午後的暖風徐徐拂過,稻穗飽滿低垂,轟鳴的收割機來回穿梭,呈現出一片收穫的好“豐”景。
“今年種了900畝再生稻,二茬稻預計畝産有500多斤。”再生稻田旁,李集鄉現代農機合作社負責人董順貴一邊指揮農田收割,一邊算著今年的收益賬。
稻穀歸倉 攝影 鄢邦浩
“平時縣裏有技術交流學習我都喜歡去參加,積累積累經驗。”被問及再生稻種植的經驗,董順貴樂呵呵地説道,“我們農戶建的有交流群,在群裏可以隨時交流再生稻生長狀況,提前預防病蟲害。”
在李集鄉,像董順貴一樣的千畝種植大戶有10多戶。2016年該鄉引導農戶引進種植再生稻,如今發展種植面積近3萬畝。
機收奔忙 攝影 鄢邦浩
再生稻從無到有,離不開農戶的經驗積累和政府的技術支持。2024年春季再生稻頭茬幼穗分化期遭遇乾旱天氣,為保障農戶穩産增收,讓農戶從“靠天吃飯”變為“靠技術吃飯”,李集鄉積極籌劃安排,為農戶調度農田用水,安排技術指導員深入田間,為農戶提供專業的生産指導,組織種糧大戶多次前往安徽師範大學等地參與技術培訓,學習提升再生稻種植技術水準。
田間忙豐收 攝影 李新春
李集鄉是商城縣發展再生稻種植的重點鄉鎮之一。2024年,商城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17萬畝。據測産統計,全縣再生稻第一茬平均畝産1350斤以上,第二季預計平均畝産達500斤以上,基本實現兩季“噸糧田”目標。再生稻種植已然從一項農業實用技術轉變為該縣的綠色産業,既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也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
秋收好“豐”景 攝影 李新春
據商城縣農業農村局介紹,該縣持續以發展再生稻産業為抓手,秉持水稻産業品種優質化、種植規模化、生産標準化、發展綠色化、經營産業化、行銷品牌化的發展理念,強化政策支持,不斷完善機制舉措,壓實全流程要素保障,加快縣域稻米全産業鏈轉型升級,實現稻米産業高品質發展。(文 洪曉燕 鄢邦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