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仝瑞勤
國際在線河南報道(記者 仝瑞勤):秋末冬初,珍貴的中藥材山茱萸迎來豐收時節,一顆顆紅瑪瑙般的果實綴滿枝頭,隨風搖曳,在陽光照耀下更顯晶瑩剔透。
西峽縣境內蜿蜒山路與色彩斑斕的山林相映成景 攝影 王小軍
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山坡上、谷底裏,田間、路邊,連同農家的房前屋後,一片片茱萸紅,與蜿蜒的公路、層次分明的彩林,渲染出如畫的山鄉美景;田間、路邊、房前屋後,隨處可見喜摘山茱萸的農戶;農家小院內,不時傳出山茱萸脫核機器的聲響,紅色的果皮鋪滿小院;街道邊的中藥材收購門店,一輛貨車在門口等候,幾十名裝卸工忙著裝袋、密封、裝車……
西峽縣米坪鎮康莊村村民採摘山茱萸 攝影 王小軍
據了解,米坪鎮地處伏牛山腹地,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種植中藥材6萬畝,其中山茱萸約4萬畝。道地藥材主要有山茱萸、天麻、桔梗、黃精、連翹等40余種。該鎮因勢利導,制定出臺扶持政策,拓展市場,建基地,開展技術培訓,鼓勵和引導群眾立足實際發展山茱萸種植,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讓一大批山區群眾依靠山茱萸走上致富路。全鎮85%的農民從事中藥材生産,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綴滿枝頭的山茱萸引人拍照打卡 攝影 仝瑞勤
在米坪鎮,一街兩行的中藥材門市格外引人注目。該鎮依託山茱萸産業,培育中藥材購銷隊伍,鎮域常駐中藥材購銷商戶100余家、經紀人3000余人,打造成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年均交易山茱萸7000噸,佔中國交易總量的70%,各類藥材年交易額超10億元,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山茱萸交易中心和價格風向標。
鄉村要振興,産業需先行。以山茱萸為代表的中藥材産業,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成為西峽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
成熟待摘的山茱萸 攝影 仝瑞勤
近年來,西峽縣依託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堅持中藥材産業富民強縣戰略,以山茱萸生態示範區建設為載體,在太平、二郎坪、米坪等深山鄉鎮建立山茱萸GAP標準化種植基地,做優拳頭産品、做強産業品牌,推動中藥材産業由資源型向基地化、粗放型向標準化、産品型向産業化轉變,培育出一批中藥材初深加工龍頭企業,並通過龍頭帶動、示範引導、政策扶持,擴大群眾參與,不斷提高中藥材産業發展的科學化、集群化、規範化程度。目前全縣山茱萸種植面積22萬畝,分佈全縣14個鄉鎮,主産區遍及9個鄉鎮120個村,年産量4000噸,佔全國山茱萸年産量的50%、河南省年産量的70%,年均産值1.5億元,帶動10.5萬群眾增收。
山茱萸産業的蓬勃發展在西峽鄉村埋下了中藥材致富的種子,也吸引了眾多客商,逐漸形成種植、加工、銷售、運輸、貯藏為一體的中藥材産業鏈,為西峽建設全國知名的中藥材生産基地打下了基礎。2024年,西峽新發展山茱萸、連翹、黃精、黃姜等中藥材5400余畝,改造提升山茱萸基地1.6萬餘畝,20余萬人投入中藥材産業發展中,“道地藥材”已成為群眾的“致富良方”。
西峽縣米坪鎮行上村中藥材烘乾加工車間 攝影 仝瑞勤
特色産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鋪上了底色。如今的西峽縣,豐收的不僅僅是各種中藥材,還有農戶門前大棚內的香菇、立體式標準化生産車間內的銀耳、恒溫凈化養菌棚內的菌棒……
“我們從福建省古田縣引入袋料銀耳栽培技術,依託先進的溫濕度控制設備和技術,採用恒溫車間工廠化栽培方式,種植週期為45天至50天一茬。同時,我們依託當地中藥材資源,採用中藥材做培養基。”天源山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陳秀輝介紹説。
天源山生物科技公司銀耳栽培標準化生産車間 攝影 仝瑞勤
該公司從事食用菌開發、種植、加工、銷售,採用工廠化、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的種植模式,建設了立體式標準化銀耳生産車間8000余平方米,年産鮮銀耳300多萬袋,有力推動西峽縣食用菌産業從“一菇獨秀”向“多菌並舉”轉變。
近年來,西峽縣在提升菌種品質、強化標準建設、引育龍頭企業等方面下功夫,與院縣合作,引導企業打破傳統的種植和養菌模式,提高種植水準,做到“四季有香菇”,並通過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菇農持續增收。
在南陽銘浩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標準化廠房氣派壯觀,拌料車間、裝袋車間等配套生産線一應俱全。恒溫養菌棚利用冷暖空調、新風系統、雙網雙膜系統控制溫濕度,加上溫室燈帶模擬光照,不僅充滿“科技范兒”,更比傳統大棚養菌産量提高30%以上。
南陽銘浩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溫養菌棚 攝影 仝瑞勤
“實現‘四季出菇’,我們也是經歷了反復實驗,一是改良培育新的菌種,實現溫度不超過28度香菇就可以生長;二是通過室內設備,自動化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香菇生長環境。”該公司負責人楊俊朝介紹説,“四季出菇”模式填補了産業季節性空白,打破了傳統一年一季的出菇模式,實現四季循環養菌、一年兩季出菇,規模效益翻三倍以上。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香菇為代表的西峽食用菌産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的發展歷程。經過數十年的蓬勃發展,西峽縣每年香菇種植達3億袋,年産鮮菇30萬噸,覆蓋15個鄉鎮140個專業村,近20萬人從事香菇生産、加工和銷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香菇産業,成為全國食用菌生産大縣和重要集散地。
西峽縣內標準化工廠化菌菇生産大棚 攝影 王小軍
如今,以香菇為原料的龐大産業鏈正在西峽加速形成。截至2024年,西峽縣已建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689家、加工企業578家,其中出口企業108家,産品有6大類200多個産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綜合效益近200億元。
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走向深入。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征程上,西峽縣堅持“穩菌、固果、壯藥”,做活“土特産”文章,持續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打造全國較大的香菇生産、加工、出口基地,建成全國領先的獼猴桃生産、加工先進縣,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中藥材生産、加工示範區,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以“特”制勝、打造鄉村振興“西峽樣板”,繪就生態美、百姓富、産業優的山鄉巨變新畫卷,把鄉村振興美好圖景變成幸福實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