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科技獎奏響創新發展時代強音(關注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12月9日,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會堂隆重舉行。參會的2024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會聚一堂,他們代表著341項科技成果背後眾多研發單位和創新團隊,展示著中原兒女在科技領域的驕人成就。
每一項獎勵,都是對科技創新的褒獎;每一份榮譽,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這次大會奏響創新發展的時代強音,激勵全省科技工作者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項目質優量增 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河南省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産業發展方向,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實力不斷增強,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實現突破,跑出了科技創新河南“加速度”。
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攻堅“硬骨頭”。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輕質及複雜構件精準釬焊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針對輕質及複雜構件精準釬焊技術這一“卡脖子”難題,歷經15年持續攻關、梯次迭代創新,取得系列重大突破,解決了大型重大裝備核心部件的製造難題,有效促進了裝備製造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了産業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探索基礎研究領域,為産業“賦新能”。獲得河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大豆與根瘤菌共生結瘤的環境調控機制”項目,圍繞綠色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生物學問題和大豆生物育種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取得了一系列前沿科學重要突破,為實現大豆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盯緊原始創新新賽道,勇當“排頭兵”。獲得河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雙靶點治療艾滋病1類新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實現了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發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提升了河南省承接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應對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研發能力。
“本次河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評選與參評國家科學技術獎同部署、同謀劃、同推進,我們積極挖掘優秀科技成果提名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並進行重點培育。”河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入選獎項中,具備衝擊國家科學技術獎潛力的項目達15個,在質與量方面實現了“雙提升”,也彰顯了河南省重大項目積極佈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所激發出來的澎湃創新能量。
創新亮點頻現 塑造産業發展“新動能”
“到河南工作幾年來,我切身感受到河南創新生態發生的巨大變化。”河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代表王學路表示,自己在2020年1月受聘河南大學後,感受到了河南省在頂層設計、制度建設、創新文化構建對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並從中受益。
“一流創新生態對科技創新至關重要,高能級創新載體的搭建對人才引育起到關鍵作用。”河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河南省近年來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全面構建一流創新生態,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此次獲獎項目中得到了鮮明體現。
科技創新引才育才聚才政策取得新成效。在今年評選出的1項特等獎和32項一等獎項目中,包括了龍偉民等5位院士候選人和王學路、曹亦俊、徐明亮、杜淼、彭萬喜等河南省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2945名獲獎者中,45歲以下2004名,佔比近七成,其中第一完成人161名,河南省引育人才政策正在激發青年科研人員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當主角”。
優勢産業體系佈局有新亮點。在獲一等獎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中,中信重工、中鐵裝備、中科慧遠等創新型龍頭企業均為“7+28+N”産業鏈群成員單位。此外,在341項獲獎項目中,企業主持108項、佔比31.7%,在1190個完成單位中,企業有498家、佔比41.8%,顯示了河南省産業體系和産業鏈群佈局的政策正在發力。
創新平臺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有新支點。省實驗室共參與科技獎提名18項,通過率達66.7%,遠高於平均通過率46.5%。“這顯示了省實驗室引育的人才正在與本地科研團隊深度融合,也為下一步聯合謀劃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打下基礎。”河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此為支點,將有力推進河南省加快融入國家創新體系。(記者 尹江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