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看見·2024河南經濟盤點】二看消費:趨穩趨好趨活躍
2024-12-16 09:33:08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原標題:“2024河南經濟盤點之三看”系列報道② 二看消費:趨穩趨好趨活躍(看見·2024河南經濟盤點)

  一頭托起工業,一頭連著民生,消費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更是感知市場冷暖的晴雨錶。

  從年初的拼搶“開門紅”17條,到“兩新”大力推進,再到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實施,回望2024年,河南省強化政策調控、優化供給創新,以超常規舉措提振消費已然成為穩增長的核心著力點之一。

  市場表現如何?以數觀勢:今年前10個月,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93億元,同比增長5.9%。這是一個相當不易的增速,與全國比,高出2.4個百分點;與自身比,比前9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力度的調整、提振中,全省消費品市場正在逐月向好,內需潛能逐步釋放。

  政策面,“兩新”牽引多方發力

  消費關聯千行百業,唯有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才能有效激活。今年以來,河南省以“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發力點,用好超大市場規模優勢,牽引汽車、家電、工業設備、住房等大宗消費領域“煥新”。

  “兩新”力度大。聚焦“兩新”出臺實施方案、細則、財政支持等一攬子措施,“十大換新工程”有力推進;搭建以舊換新服務平臺、優化審核流程,群眾申領補貼門檻更低、速度更快,進一步擴大政策紅利。

  補貼範圍廣。延續實施汽車、家電、商超百貨等消費補貼政策,帶動各地發放消費券3億元;把握金秋消費旺季,分4輪在全省發放餐飲、住宿、電影等消費券,讓更多人享惠。

  行業帶動強。實施長線行動計劃,支持動漫、文化創意、劇本娛樂等新型文旅業態培育;聚焦推動餐飲業、農村電商等發展出臺方案;圍繞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佈系列措施,優化存量、提高品質。

  政策風暖方能催熱消費。存量、增量政策的疊加發力向消費市場傳遞出濃濃春意,進一步提升居民消費意願、夯實消費增長基礎。

  供給側,創新加碼滿足需求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群眾消費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模式如何更好、場景如何更新、産品如何更優,成為更好促進消費的有力抓手。圍繞於此下功夫,河南省不斷拓展消費新空間。

  培育文旅新品牌。全面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著力打造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遊勝地;對首批4個省級夜經濟集聚區進行獎勵,“醉美·夜鄭州”等夜消費品牌出圈出彩。

  打造城市新地標。融社交、消費、娛樂為一體,鄭州磨街文創園、油化廠創意園等“老廠區”變身網紅打卡地;鄭州二七商圈、鄭州萬象城入選第二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智慧商店。

  做強零售新業態。胖東來成為“超市中的5A級景區”,重要節假日日均客流量超30萬人次;蜜雪冰城、巴奴火鍋、鍋圈食匯等新零售龍頭企業帶動全省零售業創新提升。

  拓展農村新市場。實施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西平縣等15個縣(市)入選全國第二批縣域商業“領跑縣”,商品和服務加速下沉,農村消費市場不斷豐富。

  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河南在關鍵處發力、在打破中重塑,以新思路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推動供需邁向再平衡。

  市場端,指數走高提振信心

  從出口導向型和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向以國內消費和創新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是一次根本性的結構轉型。但陣痛之中,已有暖意。當前,消費市場顯示出積極變化。

  ——居民消費意願在增強。

  以“兩新”為例,截至目前,補貼政策帶動全省汽車報廢、置換更新38萬輛,家電消費452萬台,家裝廚衛24.8萬台(套),電動自行車3.4萬輛,拉動直接消費約1000億元。此外,金秋消費券累計帶動超1億人次參與,直接帶動消費6億元。

  ——新供給拉動能力在提升。

  新産品新場景帶來新增量。零售方面,前10個月,全省113家品牌消費集聚區客流量達5.8億人次、營業額超500億元;文旅方面,前11個月,全省接待遊客10.18億人次、旅遊收入9726.84億元;工業品方面,前8個月,全省新能源汽車整車賣出32.7萬輛,同比增長171.7%。

  ——觸底回溫態勢更明顯。

  具有消費風向標作用的房地産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10月份,全省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0.92%、環比增長22.52%,止跌回穩態勢積極。

  可以預見的是,需求端的“暖意”將通過經濟循環加速向供給端傳導,有力拉動企業信心恢復。隨著消費對經濟基礎性支撐作用的增強,全省經濟韌性將更強、動力將更足。(河南日報財經全媒體中心 執筆:孫靜 吳海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