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舉辦3·15金融消費者權益日徵信宣傳活動
2025-03-17 17:24:1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3月14日上午,由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指導,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主辦,中國工商銀行鄭州分行承辦的“守護信用 共贏未來”3·15金融消費者權益日徵信宣傳活動成功舉行。

  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徵信管理處處長駱波、調研員楊碩,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長趙勇、數據管理部總經理周廣華、副總經理楊新宏,中國工商銀行鄭州分行黨委委員李帥等出席活動。

  活動圍繞徵信知識普及、打擊黑産攻堅、企業融資賦能三大行動矩陣展開,旨在增強公眾金融安全意識,提升徵信權益保護能力。

  互動問答熱度高 普及徵信知識入人心

  活動現場,宣傳展板整齊排列,徵信知識手冊擺放有序,人頭攢動的場面展現出公眾對金融安全和徵信知識的高度關注。

  上午10時,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會場一側的互動區人氣爆棚,市民們圍著“送你一朵小紅花、徵信記錄不能花”“金融助力企業、攜手奔赴新程”徵信知識大轉盤,熱情參與問答互動。銀行工作人員耐心解答市民諮詢,現場氣氛活躍而有序。

  手持剛領到的金融安全手冊和紀念品,市民李女士笑容滿面地説:“以前我對徵信報告只有模糊概念,今天才了解到它就像我的‘經濟身份證’一樣重要。尤其是知道了個人每年有兩次免費查詢徵信的權利,這對我們普通老百姓太實用了。”

  主會場中央,主持人手持話筒,聲情並茂地解讀了《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的五大徵信權益:同意權、知情權、刪除權、異議權和救濟權,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讓市民了解到如何正確維護自身徵信權益,避免落入“徵信修復”騙局。

  市民小張參與了有獎競答環節後分享:“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明白了個人徵信記錄的重要性。特別是那句‘任何收費刪記錄行為均屬詐騙’,讓我印象深刻。未來我會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徵信信息安全。”

  多管齊下防範“黑灰産” 築牢金融安全防線

  活動現場還特別設置了金融“黑灰産”警示區,通過生動形象的展板和震撼人心的案例,展示了非法代理維權、反催收、徵信修復、非法代理退保、惡意投訴五種常見的金融黑灰産類型。市民們駐足觀看,神情專注,不時相互討論。

  據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金融“黑灰産”問題日益突出,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還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此次活動就是想通過解讀案例,向公眾普及防範金融黑灰産的五大措施:增強風險意識、理性選擇金融産品和服務、選擇正規渠道、保護個人信息、及時報警並保留證據。

  賦能中小微企業融資 激活信用新動能

  活動中對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介紹,吸引了現場許多商家的關注。該平臺由人民銀行組織金融機構共同建設,旨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其創新之處在於共享內容、方式和渠道的創新,有效保護敏感信息,切實維護主體權益,建立可信流通體系。

  據統計,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積極推廣該平臺,目前已累計放貸1293萬元,顯著提升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便利性。

  活動最後,銀行工作人員呼籲社會共治信用,建議個人定期自查徵信、拒絕非法代理,企業善用融資平臺、激活信用價值,共同築牢金融安全防火牆。

  本次活動通過政策解讀、案例警示和服務升級,不僅提升了公眾徵信保護意識,還為中小微企業賦能,對構建健康金融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始終將徵信工作作為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體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守徵信合規底線,持續加強徵信管理和服務。截至目前,該行大力推廣線上查詢便民服務,全轄共13家分行、33個網點已布放人行徵信自助查詢設備,月查詢量達5.5萬筆,極大拓展了徵信服務覆蓋範圍。同時,該行積極推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撮合成交125筆,成交額達138.5億元,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來,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將繼續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優化服務模式和強化合規管理,為中小微企業融資賦能,激活信用新動能,為構建健康金融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文 王銀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