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豫商新模樣:回歸初心與縱橫四海
2025-04-01 09:05:23來源:河南日報編輯:張雨晴責編:蔣碩

豫商新模樣:回歸初心與縱橫四海

雙匯第三工業園區忙生産。本報資料圖片 焦海洋 攝

豫商新模樣:回歸初心與縱橫四海

泡泡瑪特産品在海外市場備受消費者熱捧。企業供圖

  豫商回歸、豫企回頭、豫財回鄉……3月29日至31日,美麗的鄭東新區如意湖畔,天下河南商人相約回到故鄉,2025全球豫商大會在這裡舉行。

  從中國第一位商人王亥,到北宋汴京“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再到如今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一代代豫商在中原大地譜寫了行商天下的輝煌歷史。

  豫商,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群體,正成為河南高品質發展的寶貴資源和財富。

  當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出現在最高規格的民營經濟座談會、當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變成全民追捧的偶像、當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寧成為2024福布斯中國最佳CEO榜單上最年輕的面孔,豫商有了新形象、新標識。

  “水大魚大”,今天的河南,正在奮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新時代豫商,傳承好“誠信為本、義利並舉”的千年商道,駕馭“敢為人先、創新求變”的時代精神,必將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的廣闊舞台中迎來更加出彩的未來。

  1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談豫商,不能不談中原大地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商業文明。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豫商文化館序廳內放置了一尊華商始祖王亥的雕像,他在商丘開創了經商的先河,被世人稱為“華商始祖”,也是最早的豫商。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儒商,是孔子的河南學生子貢;第一個以“奇貨可居”出名的商人,是今河南禹州人呂不韋;第一個愛國商人,是今河南新鄭人弦高……豫商文化館展示了從西週到南北朝時期涌現的豫商先賢。

  那些智慧的老祖宗不僅進行著商業實踐,還總結歸納出一系列商業思想。如商丘人計然,提出“積貯之理”;洛陽人白圭,提出“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南陽人范蠡,提出“平糶齊物,賤入貴出”;洛陽人桑弘羊,提出“農商交易,以利本末”……

  及至大宋南遷,萬千巨賈的身影從清明上河園的浩瀚長卷中消失,隨著中原的經濟中心地位衰落,明清中國十大商幫當中,不再有河南商幫的一席之地。

  商幫無名,但河南商人並沒有消失。

  近代,河南商人群體中出現了一個以經營糧食、棉花貿易為特色的康氏家族,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康百萬”,是以清代河南鞏義康應魁為代表的康氏家族的總稱,也是近代河南最大的商人團體。

  在如今鞏義市康百萬莊園主宅區首院過廳,一塊用黃楊木雕刻而成的“留余”牌匾分外醒目,“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留余”成為康家長盛不衰的財富密碼之一。

  後來的研究者認為,“康百萬”家族的“留余”理念體現了他們的商業智慧,突破了傳統所謂“富不過三代”的怪圈,其商業興旺達400餘年。這也是豫商哲學的精髓,體現了一種中庸之道,知足常樂、適可而止方能長久。

  直至今天,“誠信經營”“博施濟眾”“義利天下”仍是優秀河南商人堅守的厚重傳統,也是豫商的文化傳承基因和價值引領。

  2

  改革開放後,新商幫逐漸興起,以浙商、粵商、徽商、晉商、閩商等為主的區域性商業群體再次賡續中國商業文明,大潮之下,久違的商業思潮喚醒河南人骨子裏的經商血脈。

  從領跑民營經濟發展的鞏義回郭鎮、到拉開我國現代商戰帷幕的中原商戰,廣大豫商緊跟時代步伐,成長為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群體。

  新中國第一代職業經理人、亞細亞創辦人王遂舟,丹尼斯的締造者王任生等這一輩商人開始聞名。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一批在現代河南企業史上留下名字的豫商集體出道。雙匯、三全、華蘭生物、瑞貝卡、好想你、建業等。

  1984年,萬隆當選漯河肉聯廠廠長;1990年,鄭有全創辦瑞貝卡;1992年,陳澤民創辦三全食品廠;石聚彬創辦好想你的前身新鄭縣奧星食品廠。稍晚幾年,思念集團、白象集團、金星啤酒集團,日後這些中國食品産業的“豫之花”都開始起步。

  這一時期,豫商完成從“行商坐賈”到現代企業家的身份轉變。陳澤民將湯圓做成百億産業,展現豫商將傳統飲食文化轉化為現代産業的智慧。萬隆帶領雙匯演繹了從中國內陸城市的一個小小肉聯廠蛻變為全球最大豬肉跨國公司的傳奇,開創了中國肉類新品牌。石聚彬成功將紅棗這一農副産品培育出一個産業,引領了品類創新和行業發展。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即將迎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又一批河南商人敏銳地覺察大勢,或辭職下海,或創辦實業,在中國製造變身世界工廠的舞臺上大顯身手,不少人如今已成為各自行業的佼佼者。

  1997年,明泰鋁業成立於鞏義市,日後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營鋁板帶箔加工上市企業之一;1998年,龍佰集團成立於焦作市,如今已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鈦白粉生産商;1998年,漢威科技成立於鄭州,日後成為國內領先的氣體感測器龍頭企業;1999年,多氟多成立於焦作,如今成為全球氟材料的領軍者。

  這一時期的河南企業家立足本土資源,但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務實穩健又兼具冒險精神,呈現了很明顯的“中原特質”:

  “土”而不守舊:紮根傳統行業,但用技術創新打破天花板;

  “慢”而能致遠:不盲目追逐風口,專注長週期賽道;

  “硬”且敢碰硬:敢於在材料、電子等“硬科技”領域與行業巨頭競爭。

  這些特質與同時代的浙商(靈活)、粵商(開放)形成對比,凸顯了內陸企業家在資源約束下的獨特生存哲學——“無問西東,但做深功”,始終保持著“義利並舉”的價值堅守。

  這一時期,豫商作為整體也逐漸覺醒,並在2006年前後以豫商聯合會成立和豫商大會的召開為標誌,開始了新時期的“復興之路”。在“政府搭臺,經濟唱戲”的作用力下,發展“河南人經濟”成為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顯著的一股潮流。

  3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原崛起加快,一大批河南企業家“立足河南、眼觀世界”,將目光移向更廣闊的舞臺。

  在外出河南創業的豫商當中,安井食品董事長劉鳴鳴、“中國期貨第一人”田源、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明陽能源董事長張傳衛、鵬輝能源董事長夏信德、鼎泰高科董事長王馨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河南經濟大省的廣闊腹地,更是讓豫商群體的復興有了強有力的後盾,豫商不再滿足於簡單地做大,而是在行業內做標杆、樹榜樣,走前人未走之路。

  牧原集團創始人秦英林從22頭豬起步到全球最大養豬企業,他首創的“樓房養豬”模式,打破傳統農業想像邊界,體現豫商立足根本、科技突圍的特質。

  湯玉祥帶領宇通集團從客車製造轉型到全球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以技術重塑交通”的實踐,重新定義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邊界。

  仲景宛西孫耀志踐行“藥材好,藥才好”的産業哲學,將張仲景文化轉化為現代健康IP,證明中醫藥産業可兼具文化厚度與市場活力。

  消費時代來臨,豫商新生代深刻洞察産品與服務升級趨勢,他們以新鮮、大膽的認知和實踐,滿足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胖東來、蜜雪冰城、泡泡瑪特這三家豫商創辦的企業更是被喻為中國消費産業的“三頭象”。

  于東來(胖東來)通過“自由·愛”的企業哲學讓商業回歸初心,以人文關懷重構商業倫理,證明商業成功與精神價值可共生共榮。

  王寧的泡泡瑪特將潮玩IP打造成年輕人的情感載體,展現豫商把握新消費脈搏的能力,更體現了文化的形態創新,文明的交流互鑒。

  張紅超帶領蜜雪冰城從街邊小店到萬店連鎖,其“高質平價”的商業模式,體現豫商紮根大眾、供應鏈制勝的智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你很難準確概括這些當代豫商的特質,我在DeepSeek上輸入了陳澤民、秦英林、于東來、湯玉祥等一長串河南企業家的名字後,這款人工智能軟體給他們概括了“三原色精神”:

  守正創新的底色:如牧原的農業根基+科技翅膀;

  利他共生的暖色:如胖東來“員工幸福學”的實踐;

  全球競合的亮色:如宇通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河南籍企業家,把創業的方向和重點聚焦于新科技、新領域。

  在2025全球豫商的嘉賓陣容中,我們看到了新質豫商的身影。

  在線教育行業的元老、高途集團董事長陳向東,中國AI行銷領域的領軍人物、微播易創始人徐揚,給河南帶來首個大模型的APUS董事長李濤,軟體外包巨頭、慧博雲通創始人余浩等,他們正用人工智能書寫著新時代的商業答卷。

  在更廣的視野內,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高瓴資本的掌舵者張磊等知名企業家也都是從河南小城走向世界。

  “行萬里不忘來時路”,2025年全球豫商大會開幕式上,一批功成名就的豫商在發言中説得最多的就是心繫家鄉、回報家鄉。

  “作為豫商,我一直都有奉獻家鄉、造福家鄉、服務家鄉的情懷,這是初心,也是使命,更是責任。”絕不辜負家鄉人民的殷切期盼。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家鄉的支持,我們感恩家鄉給我們的機遇和平臺,也願意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八旬老創客陳澤民將河南視為一生的故鄉。

  從商聖范蠡到當代豫商,變的是商業形態,不變的是“商以載道”的初心。今日之河南,站在了全新的發展起點上,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優勢、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堅實的産業基礎支撐、良好的經營便利環境,期望大好、機遇大好、前景大好。

  大省挑大梁,豫商勇爭先。新時代豫商,既深植中原文化沃土,又有擁抱時代變革的張力,當以“頂天立地的擔當”“鋪天蓋地的活力”,書寫好“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商業注腳,讓中原出彩的故事既有精神高度,更有經濟厚度。(記者 陳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