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AI上新河南】AI打造交通“綠波帶”
2025-04-15 08:59:41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4月13日,機場高速鄭州南站車輛川流不息,卻井然有序。

  作為全省通行量最大的高速公路收費站,鄭州南站28條車道平均每天通行車輛10萬輛以上。面對如此大的通行量,如何做到忙而不亂?

  “我們將ETC出入口交易提前到主線進行,通過智慧系統對交易異常車輛提前判別並提醒,正常ETC車輛在進入收費廣場前就能預交易,最終實現秒通行。”鄭州南站站長林向陽介紹。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過堵車的煩惱。“交通擁堵的核心癥結並非車流量,而在於車速慢。”不久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計算技術專家王堅的一句話,引發人們對現代交通管理的深思。

  而科技與交通的融合,正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支撐下,河南近年來治堵新辦法層出不窮,如讓信號燈“思考”、為道路植入“感知神經”、用智慧手段實現多路口綠波通行等。

  今年春運期間,河南交投集團在京港澳高速開展首場“數字化治堵”實戰,通過實時監測車流數據,精準分析交通變化規律,在試點路段日均車流量增長8%的同時,擁堵總時長下降了40%、平均擁堵長度縮短了68%。

  如今,河南交投集團已在連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等1589公里長的路段全面啟動了智慧高速建設,項目全面落地後,預計每年可為社會節約通行時間20%左右,降低事故率15%以上。

  “相較于高速公路通行,城市交通更是一項系統性社會工程,需要多方協同、長期投入才能突破瓶頸。”河南城建學院計算機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趙軍民説。

  為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化水準,河南城建學院智慧交通大數據發展創新實驗室正組織開展“AI驅動的城市交通優化方案”研究,致力於解決交通流量預測不足、信號燈控制缺乏智慧化、交通事件響應滯後等難題。

  “大家肯定有這樣的經歷,明明另一個方向沒車,可自己卻要一直等著紅燈變綠。”趙軍民説,今後AI技術將為更多信號燈賦予智慧,實時收集交通流量數據,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紅綠燈時長。此外,在交通事故處理中,AI技術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事故並通知救援部門,進一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AI+交通”為智慧出行帶來了無限可能,但也同樣面臨著“成長煩惱”。

  “長期以來,交通數據分散在各有關部門和企業手中,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存在‘孤島效應’。”河南城建學院物聯網工程系主任史春雷建議,應建立統一數據交換標準和平臺,推動交通數據互聯互通,實現智慧交通管理一體化和協同化。

  目前,“AI+交通”正進入從技術研發向應用實踐、從試點測試向示範運行、從“點”“線”向“面”推廣的關鍵階段,“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將加速成為現實。(記者 郭北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