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采收季剛啟,4月15日,在位於信陽市浉河區譚家河鄉的大別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淡淡的茶香撲面而來。展架上,茶啤酒、茶面膜與傳統茶葉相映成趣。這家企業的創新實踐正是浉河區茶産業鏈延伸的生動注腳。
“茶樹花長久以來被認為是茶葉生産過程中的‘廢料’,但是我們把它利用起來,做成茶日用品,提升了茶葉利用率,也讓消費者看到了茶的另一面。”該公司董事長華遠貴手持自主研發的茶樹花面膜介紹道。這位深耕茶産業20餘年的創業者,自豪地展示著企業的一系列標準化資質:2020年獲批的茶樹花代用茶企業標準、2023年取得的全國首張茶樹花綠色食品證書。
茶産業鏈的延伸讓傳統茶園變身“立體工廠”——春採茶、冬收花、閒時加工。在他的實驗車間裏,茶樹花通過先進的萃取專利技術,正轉化為啤酒、護膚品等幾十種衍生産品,充分挖掘了茶的可能性。
在信陽市浉河區,傳統茶企謀求轉型的探索並非個案。在茶葉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新形勢下,浉河區堅持把強化茶科技支撐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礎條件,引導、鼓勵企業調整優化茶産品結構,持續推進茶葉精深加工,豐富茶葉産品及衍生品,不斷開發出適應年輕消費群體的新茶飲、茶食品、茶日用品等,引領茶消費的新時尚。
在浉河港鎮的文新茶樓,冰淇淩窗口正排起長隊。“茶香和奶香碰撞的口感真是太奇妙了!”在鄭州遊客王夏琳的驚嘆聲中,工作人員提及清明假期的火爆場景:“15萬遊客帶來260萬元收入,豐富多樣的茶衍生品與旅遊體驗項目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
同時,坐擁500余畝白龍潭高山有機茶園的信陽嘉木飲公司,已與信陽農林學院達成合作,對信陽茶的特色風味進行研究。“目前,我們研發了32款特色茶産品。在茶文化、茶科技的賦能下,我們的茶不僅價格好,賣得也俏。”該公司副總經理樂迪喜不自禁。
“當茶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我們與它的連結就不只于味蕾。不僅能喝,還能吃、能用,通過跨界融合生出了‘七十二變’,全面滲透我們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浉河區茶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黃輝用數據娓娓道來,全區63.5萬畝茶園孕育出117億元綜合産值,隨著傳統工藝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形成了以綠茶為主,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協同發展的六大茶類體系,研發出茶啤酒、茶面膜、茶精油等32款“茶葉+”産品。2024年,浉河區茶衍生品銷售額突破8億元。
從一片綠葉到無限商機,茶産業已成為信陽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堅實支撐。下一步,浉河區將以弘揚茶文化為引領,以做強茶産業為目標,以提升茶科技為支撐,促進三茶融合發展;用好特色資源,以創新為驅動,以質優為根本,以先進生産力為牽引,向“新”而生、逐“綠”前行,全力推動茶産業高品質發展。(文 李一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