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
2025-04-17 14:10: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萬慶麗責編:蔣碩

  4月16日,信陽市浉河區的茶山一片新綠。在董家河鎮的生態茶園,茶農岳家軍正盯著手機螢幕查看數據,5G高清攝像頭傳來的實時畫面裏,土壤墑情、茶葉長勢等參數清晰可見。這些數據,正通過“雲+網+X+端”系統同步傳輸至“數字茶園”平臺。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_fororder_數字平臺

“數字茶園”平臺 攝影 魏震

  “3月初的一場倒春寒,要擱以前得損失三成新芽。現在系統提前3天發出低溫預警,我們及時採取措施,嫩芽保住了。”岳家軍的竹簍裏,鮮葉芽頭肥碩均勻,“智慧管家”的功勞讓他笑得合不攏嘴。如今,他每天都要通過手機查看茶園的“健康報告”。從茶園管理到銷售行情,科技正重塑著傳統茶農的種植習慣。

  沿著蜿蜒的茶山路,5G高清攝像頭和氣象數據採集設備隨處可見。這些設備實時監測茶園的蟲情、茶樹病情、土壤墑情以及茶葉長勢等信息。技術人員根據這些數據,及時為茶農提供精準的種植建議,實現對茶葉生長的全天候、全週期、全方位監測管理。這些設備實時採集的數據,正為浉河區 63.5萬畝茶園繪製 “數字畫像”。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_fororder_檢測系統

數據採集、檢測設備隨處可見 攝影 魏震

  從茶園到車間,炒茶制茶環節也同樣科技感滿滿。在信陽文新茶葉公司的智慧化生産車間,鮮葉經過風選除塵後,直接進入數字化生産線,蒸汽殺青機精準控制溫度,滾筒揉捻機根據茶葉嫩度自動調節轉速,智慧烘焙房內的感測器實時監測水分變化……

  “過去炒茶全憑師傅手感,一鍋茶一個味;現在每條生産線都有‘數字配方’,從殺青到烘焙每道工序參數全部固化在控制系統裏。” 該公司董事長劉文新拿起剛下線的毛尖茶介紹道,智慧化給傳統工藝裝上了“標準尺”,不僅降低了生産成本,還實現了標準化生産,讓信陽毛尖更香、更綠、更濃,大大提升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_fororder_文新生産線

信陽文新茶葉公司生産線 攝影 魏震

  在浉河區,越來越多的茶葉機械,如微波殺青機、自動炒茶機等在茶企和茶農的作坊中廣泛應用,推動了茶葉生産方式從人工向工業化、智慧化的轉變。

  當茶葉“坐上”無人機,雲端上的 “茶香通道”實現了從茶園到茶杯的極速飛躍。3月26日,浉河區聯合順豐速運開展智慧數字化物流新模式探索,構建“無人機 + 地面配送”的立體物流網絡。在“低空翱翔・茶香速達”信陽毛尖寄遞無人機首飛儀式上,豐舟90無人機成功搭載首批信陽毛尖完成飛行。

  14公里的崎嶇山路,無人機僅用3分鐘就輕鬆飛越,春茶運輸時效提升91.4%。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突破了山區道路運輸的限制,還減輕了茶農的勞動強度,讓新鮮的茶葉能夠更快走向市場。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_fororder_無人機運輸

無人機運輸 供圖 浉河區委宣傳部

  在譚家河鄉的生態有機茶園裏,“90後”主播肖珺景在鏡頭前展示鏈溯源碼:“掃碼就能看到這片茶葉的‘成長檔案’,從哪塊茶園採摘、哪位師傅炒制、何時封裝運輸,全部上鏈存證。”2025年春茶生産期間,浉河區累計投放信陽毛尖溯源碼49.9萬枚、激活1382枚、溯源商品茶306斤,實現數據實時記錄與總量劃轉,每日動態掌握交易底數與鮮葉、毛茶市場行情,確保茶葉市場健康發展。

信陽市浉河區:科技“香茗”沏出茶産業新味道_fororder_茶山大景

信陽市浉河區的茶山一片新綠 供圖 浉河區委宣傳部

  從 “一葉獨放” 到 “産業蝶變”。如今的浉河區,已形成“智慧種植—智慧加工—數字物流—雲端銷售”的全産業鏈科技賦能體系。目前,浉河區已建成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個。

  “當古老茶鄉遇上新質生産力,每一片茶葉都在講述科技的故事。”浉河區茶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黃輝的話,在漫山遍野的智慧設備上得到印證。那些閃爍的感測器、轟鳴的生産線、翱翔的無人機,正共同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文 陳笑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