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平頂山市葉縣,連片的蔬菜大棚如銀色波浪起伏田間。在葉縣任店鎮柳營村蔬菜種植基地,濕潤空氣中浮動著泥土清香,齊整的上海青青翠欲滴,工人指尖翻飛間,一筐鮮菜已打包完畢。
基地負責人尚松鵬和工人們忙著將打包好的鮮菜裝車。“這茬菜趕著發鄭州,中午就能擺上超市冷櫃。”尚松鵬笑著説道,“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有了大棚,一年能收7、8茬不成問題!”
村民採摘成熟的番茄
像尚松鵬這樣依靠設施農業實現增收的農戶,在葉縣已有100余戶。葉縣是傳統農業大縣,但長期以來,農業生産方式粗放、效益低下。如何讓土地生“金”,成為擺在葉縣縣委、縣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葉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通過政策扶持、科技賦能、品牌打造,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解鎖了群眾走上致富路的“幸福密碼”。
從2021年起,當地便成立了蔬菜産業發展專班,由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挂帥,整合涉農資金1.2億元,按照“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思路,在全縣18個鄉鎮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為打消群眾顧慮,葉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專家駐村指導,分別帶著200多名種植大戶到山東壽光“取經”。
“剛開始大夥兒都怕賠錢,縣裏就給我們算明白賬。”常村鎮村民王秀英掰著手指頭説,“建大棚有補貼,種子肥料有優惠,還有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家兩個棚種聖女果,去年凈收入5萬多,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甘藍喜獲豐收
如今在葉縣,這樣的“致富賬”越算越響亮。截至目前,全縣設施農業面積突破2萬畝,年産優質蔬菜8萬噸,年産值達9億元。
設施農業重在效益,而提高效益的關鍵在於科技賦能。在任店鎮寺西村葉縣現代農業産業園水肥一體化控制中心,工人輕按按鈕,水肥一體化灌溉控制系統便迅速運作起來,如同一位精準的“營養師”,把調配好的水肥均勻準確地輸送到辣椒、番茄、茄子、吊瓜等作物根部。
園區負責人許浩然介紹,該園區共建有溫室大棚25座,每座大棚內均配備了智慧系統,通過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和遠程監測,可實時調整水肥配比。“智慧大棚能實現精準施肥的同時,還可以定制蔬菜的口感,去年園區凈收入120多萬元。”
智慧溫室大棚內灌溉忙
做好“土特産”文章,不僅要提升農産品品質,還要緊緊抓住“産業鏈”這個牛鼻子,讓農産品身價倍增。在葉縣久星科技産業園4800平方米的連棟智慧溫室大棚,28個品種展示、韭菜育種技術、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模式等區域有序排列。
從韭菜種植到韭種研發、再到十多種“韭寶”系列産品誕生上市,這裡的韭菜産業鏈不斷被拉長、延展,實現更大的效益。
當地月莊村依託久星科技的種子“晶片”優勢,成立農業種植合作社,鼓勵引導群眾建設溫室大棚種植優質韭菜。目前,該村韭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還上馬了全自動韭菜保鮮、韭花醬生産線設備,可日産韭花醬20噸,年銷售額2600萬,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
“韭菜品種優良,加上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産業化經營,我們打通了從種子到成品的韭菜全産業鏈條。”月莊村黨支部書記郭冠洋笑著説道。(文/圖 姬冠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