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鄭州造護航神舟二十號飛天逐夢
2025-04-25 08:56:38來源: 鄭州日報編輯: 蔣碩責編: 蔣碩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鄭州造護航神舟二十號飛天逐夢

4月24日,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鄭州造護航神舟二十號飛天逐夢

中國航天科工河南航天團隊工作人員把控産品品質安全

  “3,2,1,點火!”4月24日,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看到螢幕上的飛船順利騰空,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主管設計師岳玉潔終於松了一口氣——“護航”神舟二十號,他和他的團隊再立新功。

  此次神二十發射日剛好遇上“東方紅一號”發射55週年和“中國航天日”,此次赴天空“出差”的三人組裏,陳冬的籍貫是河南鄭州,神舟二十號裏還有不少“鄭州造”……屬於鄭州人的浪漫,不僅書寫在中原大地上,也遍佈星辰大海。

  無論是航天員艙外服背包電纜、電連接器,還是配備“天問一號”天線組陣系統軸承;無論是研製長壽命循環泵,還是空間交會對接鐳射雷達技術;還有自鎖閥、快斷器、過濾器……鄭州正在以“硬核製造”築基中國航天強國夢,鄭州航天也以“毫米級”的極致追求,為航天器披上可靠“鎧甲”。

  在“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多家航天企業及科研院所,對話航天工程設計師、高校學者、業內專家,揭秘鄭州如何以“創新基因”托舉航天夢想,為神舟二十號“九天攬月”貢獻鄭州智慧。

  “我們提供的,相當於確保準確的‘準星’”

  確保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控制信號、電信號實現精準傳輸,其中的關竅就是連接器。

  最小只有一角錢硬幣直徑大小,最大也與手機充電器相倣,而就是這些小小的航天元器件為“神舟”“神箭”經脈的暢通搭建了“橋梁”和“紐帶”。

  在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了近30個系列的電連接器配套産品。“我們為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提供了快速鎖緊、快速斷接、艙外對接等8系列的連接器産品,每個系列産品也有幾十到上百個不等。”岳玉潔介紹。

  “每個少則幾根、多則上百根傳輸通道的連接器,承擔著飛船運行指令傳達的重要任務。”岳玉潔作為此次連接器配套産品研發團隊一員,對此如數家珍。“通俗理解,連接器就是我們民用的插頭、插座。”岳玉潔解釋。

  面對太空環境這一特殊情況,小型化、輕量化、穩定性強是連接器的關鍵。“飛船所用艙外對接電連接器不僅要保證可靠連結,還要經受住空間飛行的各種考驗,保證信號準確傳輸,大部分産品都是用了鍍金工藝,抗氧化和穩定性強,導電性也好。”岳玉潔説。

  在火箭發射前,垂直度調整儀是至關重要的設備。它承擔著確保火箭垂直精準定位的關鍵任務,是保障發射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

  “從地面到太空,火箭發射角度的偏差,將導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據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主任工藝師余淩峰介紹,為長征2F運載火箭提供的垂直度調整設備,相當於為火箭發射前安了一個“準星”,確保火箭以最佳姿態發射。

  高低溫、鹽霧等20余項試驗任務,數十次的技術復核,嚴格的工序把關……對於百姓而言激動人心的點火升空畫面,在科研人眼裏,或許是“日常”。“我們現在再看飛船點火升空,對我們而言像‘家常便飯’。”余淩峰笑談道。

  “我們交付的,是航天員回家的船票”

  “用在天上的産品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産品必須百分百可靠。”中國航天科工河南航天精密一班班長王楊感慨,“安全是航天的生命線,我們交付的不是零件,而是航天員回家的船票。”

  對於神舟二十號,河南航天也頗有貢獻。他們為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熱控分系統提供自鎖閥、加排服務閥、溫控閥、快斷器、過濾器等多種類配套産品,提供的自控閥、電磁拖動機構、自鎖閥等多種類配套産品分別應用於載人飛船的供氣系統、對接機構與推進系統中。

  “生産過程中除了要確保尺寸精度達標外,更要確保産品外觀無瑕疵,先肉眼初檢,再通過10倍顯微鏡細查,接著用工業內窺鏡探查內部。”王楊介紹,在生産出來後,班組要做到自檢自分,哪怕有0.1毫米的劃痕,都要檢查區分出來,不能移交至下一工序。

  據介紹,本次任務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採用“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全程無須航天員手動干預,姿態穩定、精準定位。

  空間交會對接,離不開鐳射雷達的精準測量。由位於鄭州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研製的鐳射雷達,精確定位神舟飛船與空間站的實時相對位置,測量相對距離,距離變化量,方位俯仰角及角度變化量,引導神舟飛船和空間站實現在軌交會對接。

  “從2011年在神舟八號首次亮相到如今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交會對接鐳射雷達已先後17次成功助力我國太空工程。”中國電科二十七所工作人員表示,“除此之外,我所還研製有首區連續波外測系統,也一如既往為航天員的征程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

  據介紹,該系統于2023年完成第五次升級換代,設備實現遠程操控、智慧化診斷、自動化運行等功能,測量精度高、機動能力強、可靠性高。換代後的設備從晶片到計算機硬體,從系統軟體到應用軟體,再到升級設計與集成,都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産權,真正實現“鄭州造”,並保證每一次任務的安全、可靠和順利執行。

  “我們培養的,是可以‘上天’的人才”

  從精密航天器件的匠心打磨,到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鄭州航天産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航天人才的梯次培養。

  記者來到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一探航天人才的培養情況。作為河南省唯一的航空航天類本科高校,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依託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航空航天導航制導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著力建設“空天地研發平臺”。

  “我校致力於打造以航空航天類專業為核心、理工支撐類專業和傳統經管類專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專業體系,為航空航天産業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專業人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鄭賓國介紹。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簽約了共建航天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在打造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産品研發平臺,旨在依託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實踐優勢,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領域協同發力,推動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另外,河南航天與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也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雙方攜手圍繞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攻關、創新平臺建設、校企人才聯合培養等方面深化合作,希望可以培養更多高層次專業人才,解決關鍵技術領域“卡脖子”問題突破,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鄭賓國表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作為河南省唯一的航空航天類本科高校,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高等教育“三個調整優化”的決策部署,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強化教育、科技和人才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對接,加快推進高水準航空航天大學籌建,打造河南省航天人才的“蓄水池”。

  “我們夢想的,是更為廣闊的天空”

  近年來,河南省將航空航天及衛星應用産業鏈作為重點産業鏈之一來抓,已確立以鄭州和鶴壁為核心的全鏈條衛星産業集群建設目標,形成“2+N”的發展格局。

  中國軍轉民産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蔣鵬飛認為,鄭州具備軍工企業基礎,涵蓋航天、艦船裝備、武器裝備、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佔據中心地域、信息樞紐、信息交通等區位優勢,目前已吸引如天兵科技、中科光啟、二十一世紀空間、合眾思壯、航天宏圖等航天領域的企業入駐。

  蔣鵬飛認為,當前,鄭州依託航空港區建設航天樞紐港,正在打造航天測運控中心、航天數據交易中心、空天數據應用中心,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衛星産業基地;依託高新區北斗産業園、金水區地理信息産業園等,推進“北斗+”應用技術研發,開展北斗晶片、衛星終端模組、智慧終端産品研製;依託經開區建設河南航天智慧製造産業園,承接衛星製造及配套産業轉移;發揮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河南數據與應用中心作用,發展面向農業、氣象、交通、物流、能源等行業的通信、導航、遙感衛星融合軟體與應用服務,建設全鏈條衛星産業集群。這些板塊的設置,將為鄭州在航天産業方面提供紮實的基礎。

  對於鄭州打造“航天産業高地”方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院長王曉璐提出三方面建議。要聚焦‌錯位佈局細分航天相關産業鏈、提升‌政策創新與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城市品牌與航天文化賦能等持續發力,‌發揮河南省、鄭州市裝備製造優勢,打造“航天高端製造集群”。同時,依託河南農業大省需求,推動衛星遙感在糧食估産、災害預警中的應用,形成“航天+農業”特色模式。‌

  “鄭州要重點扶持本土航天科創企業,‌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樞紐‌,利用鄭州航空港區位優勢,建設航天器部件與裝備測試基地,構建航天製造領域相關産業鏈。”王曉璐表示,可以推動鄭州‌航天主題城市IP建設‌,串聯少林寺傳統文化與航天基地現代科技,塑造獨特文化符號。

  從1972年的神舟一號到如今神舟二十號發射成功,30年的歷程,中國航天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多人到長期駐留,離不開航天人的代代傳承,是技術、人才的傳承,更是航天精神的薪火相傳。對於鄭州而言,也是如此,不沿海不靠邊的這座內陸城市,也以不斷的努力,書寫著“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的鏗鏘語句。(記者 李娜 劉盼盼 魏瀅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