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夜經濟裏看活力】新“夜”態點亮夜鄭州
2025-05-07 09:32:52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蔣碩責編: 蔣碩

  ■開欄的話

  發展夜經濟是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務實舉措,是激發城市活力的重要標誌,也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載體。

  近年來,河南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消費的重要論述和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完善服務政策,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做大做強做優夜經濟,激發城市新活力,以消費提質升級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即日起,本報推出“夜經濟裏看活力”專欄,全面生動呈現全省各地發展夜經濟、提升城市獨特魅力和消費能級的有益實踐。敬請關注。

  當暮色四合、華燈初上時,鄭州夜經濟的熱度悄然升騰。

  5月6日晚,鄭州市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上,鄭州銀泰inPARK特色商業街區人頭攢動,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探店打卡、購物消費。

  看著四週環繞的美麗湖景,聽著駐唱樂隊的淺吟低唱,吃著可口的鮮燒私房燙撈,市民張海林頗為愜意地説:“這裡風景很不錯,時尚餐飲也很正宗,專門帶著女朋友和妹妹一起來體驗體驗。”

  作為網紅地標商圈,此商業街區匯聚了220余家新潮品牌店。“自鄭州銀泰inPARK特色商業街區入駐金融島以來,已吸引61家河南首店落戶,佔比達52%;各類首店品牌相互補充,形成多元化的業態及品牌矩陣,成為夜間消費的主陣地。”該商業街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金融島共計接待遊客65萬人次,單日客流量超15萬人次,尤以晚間為盛,盡顯地標吸引力。

  夜鄭州,有新潮氣息,更有濃濃的煙火氣、文藝范兒。

  當璀璨燈光次第亮起,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鄭州記憶1952油化廠創意園的“夜篇章”也漸次拉開帷幕。

  “這裡的夜晚比白天還熱鬧!”正在讀大三的學生小陳指著燈火通明的街區説。他的身後,難得民謠酒館裏觥籌交錯,吉他聲與歡笑聲交織成片。

  從北京返鄭創業的90後設計師小林,在這裡開了一家國潮工作室。“白天做設計室,晚上變身為餐吧,鋼架結構和釀酒罐成了天然布景,年輕人特別喜歡這種工業風。”小林説。

  “曾經的工業銹帶已成為生活秀場,六大特色市集深受大眾喜愛。園區年遊客量近1000萬人次,夜間消費佔比超六成。”油化廠創意園總經理曹心荷介紹,園區通過打造“文藝+新場景”消費模式,使工業遺存與潮流消費深度融合。這裡匯聚了各類經營主體130余家,其中“日咖夜酒”“前店後廠”的複合業態商戶就佔半數以上,共同助推夜間消費活力在這片承載著獨特工業記憶的老廠區裏持續攀升。

  夜鄭州,還有N種方式可以打開。

  老街煥新,又趣又潮。阜民裏歷史文化街區總能引得人們為之投來驚艷的目光。

  在3600多年商代古城墻下看夜展是一種什麼感覺?“有一種古今輝映的穿越感。”5月6日晚,在鄭州朋友的推薦下,廣西人李楠專門去了一趟阜民裏,置身“時空圖層——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畢業作品特展”,不由得發出感嘆。

  “整個展覽有3000多平方米,共80組100多件展品,是中央美術學院在華中地區的首展,也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規模的一次展覽。”策展方負責人楊敬銥説。

  入夜,阜民裏歷史文化街區披上流光溢彩的外衣,煞是迷人。“整個街區植入了策展型零售、潮流買手店、潮牌服飾店、時尚餐飲、沉浸式劇場等新業態,80%為主理人商鋪,年輕人特別喜歡這種復古環境與潮流元素混搭的調性。”街區運營方負責人、鄭州建中商城文化旅遊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凱直言。

  璀璨燈光,點亮的不只是夜空,更點燃了鄭州的夜經濟。如意湖畔登船,沉浸式體驗“船”説鄭州城市水上演藝項目,中原五千年曆史風華在光影中次第流轉;開心麻花河南首家演藝新空間、河南方言喜劇“噴空劇場”及各類脫口秀節目全城開演;深夜書店為夜鄭州注入書香活力……夜賞、夜食、夜購、夜娛、夜遊、夜秀、夜讀、夜宿、夜健,隨著消費業態的不斷升級,夜經濟形態越來越豐富。

  夜經濟是衡量一個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佔比超過全天的一半。具體到鄭州,夜間消費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達45%左右。

  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消費“活”起來。近年來,鄭州市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織線擴面提升夜間消費,重點打造21條特色商業街區,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潮文化”互促共進、相得益彰。近日,抖音生活服務“五一”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夜經濟”點亮假日消費,按抖音團購消費量排序,鄭州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

  燈火輝煌煥生機,新“夜”態正激發鄭州“燈光下的潛力”。(記者 王延輝 王冰珂 康亞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