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南太行傳統村落石大溝村。記者 鄧放 攝
一斗水村煥發生機。修武縣委宣傳部供圖
信陽田鋪鄉田鋪大塆村演繹著新時代的田園詩意棲居。記者 聶冬晗 攝
山水如畫的生態美景、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鄉韻十足的民俗活動……今年“五一”假期,河南各地傳統村落因地制宜,以創新思維激活沉睡資源,煥發現代生機,為遊客帶來了沾泥土、帶露珠的獨特體驗。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傳統村落特色保護區建設,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實施鄉村文物保護工程。
近日,記者探訪茅盾文學獎作品《寶水》中的原型地之一——太行山深處的修武縣一斗水村,看其如何薪火相傳留住傳統村落風貌,煥發新活力,繼而揭秘我省傳統村落如何成為遊客逃離城市喧囂、尋覓鄉愁鄉韻的精神原鄉。
“一斗水”的新生
寶水村正在由傳統型鄉村轉變為以文旅為特色的新型鄉村,生機和活力重新煥發出來。——摘自《寶水》
5月5日清晨,海拔1100米的一斗水村開始甦醒,陽光穿破雲層,霧氣散去,呈現出一派生機與活力。
“俺村地處太行之巔,有西溝、東溝和外口3個自然村。村西北處有一泉,泉口大小如鬥,這就是村名的由來。”36歲的村民張靜芳,每天通過抖音宣傳村子的同時,也為自家農家樂成功引流。
住在外口村的郭文勝,年輕時在村裏教過書。他回憶説:“一斗水村曾因處在太行古道的關鍵位置,是數千年來幾個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者,齊侯伐晉、韓信擒豹、岳飛抗金等史事相傳皆從這裡經過。到了近代,途經這裡的商旅車隊更是川流不息。”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古道廢棄,山村落寞,村民外出打工,一斗水村無奈戴上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落寞的一斗水村,出路在何方?
改變發生在2013年,一斗水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一場由內到外的改造就此開啟。
通過充分利用村中原有資源,一斗水村就地取材,精心打磨,重塑古村的質樸模樣,實現古村活化,讓沉睡的老宅獲得新生。
“到一斗水遊玩”的旅行攻略頻頻被分享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一斗水”成了鄉村遊的網紅地。
“古村‘活了’。賈家大院、李家大院、一斗泉、白陘古道,是遊客必來打卡的景點。”經營著民宿的郭文勝憨笑著説,“這個假期,村里民宿天天爆滿。”
北京作協副主席喬葉老家就在修武縣,她在創作《寶水》時,多次來一斗水“泡村”。“幾乎每次都是在俺家的民宿居住。”郭文勝自豪地説,“《寶水》剛出版,喬老師就給俺寄來一本。”
河北省衡水市的職業畫家宋雅兵來到這裡就不想走了。“一斗水村很有畫頭,我要把它‘帶’回去。”
一斗水村,正是在焦作傳統村落保護優先與發展活化之間尋求平衡的一個縮影。
“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綿延賡續的文脈,讓焦作境內留存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傳統村落。”焦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邱志傑説,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焦作。隨著國家、省把太行山沿線作為傳統村落資源豐富地區之一後,焦作市傳統村落的關注度、知名度連年攀升。
截至目前,焦作市18個中國傳統村落、35個省級傳統村落以保存完好的傳統風貌為底本、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託,在延續傳統居住功能、村落肌理、鄉風民俗基礎上,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使古老村落煥發出新生機。
古村落的突圍
那裏小溪環繞,綠樹成蔭,房舍保持歷史原貌,菜園錯落有致;但村子裏熱鬧不再,連在院門口打盹的老人都看不到幾個,仿佛陷入沉睡之中……——摘自《陶三圓的春夏秋冬》
從焦作一域可窺全省,1032個傳統村落中,27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些村落主要集中在豫北太行山區、豫西伏牛山區、豫南大別山區和環嵩山區等地。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村鎮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説,近些年,我省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形成了焦作市一斗水、洛陽市衛坡、信陽市田鋪大塆等一大批保護髮展示範村,新縣、光山、郟縣、林州市和嵩縣成為國家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範縣。
2022年7月,《河南省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導則(修訂版)》印發,提出要尊重傳統、活態傳承,保持傳統村落選址、格局、風貌等和諧統一,讓傳統村落見人、見物、見生活。
2024年3月,平頂山市首部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地方性法規——《平頂山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實施,從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入手,推動傳統村落活態傳承。
2025年4月,《焦作市2025年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程實施方案》印發實施,在保護利用傳統村落時,要杜絕“拆真建假”“拆舊建新”“建設性破壞、開發性破壞”行為。
在保護的同時,傳統村落注重和文旅産業融合,促進了活化利用,形成了一批鄉村旅遊新熱點,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現狀並不樂觀。
被稱為“草帽教授”的河南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中原傳統村落建築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陳興義説,一些地方忽視傳統村落的原生態系統保護,熱衷於在原址上棄舊建新。“有些地方的傳統村落,村民自建現代房屋與傳統村落格局衝突,部分古街巷被拓寬為水泥路,喪失了歷史肌理。”
很多村落髮展鄉村旅遊時,缺乏獨特的定位和策劃,以相似的農家樂、民宿等業態為主,缺乏對自身特色文化和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存在業態單一、千村一面的現象。
陳興義説,部分相對偏僻的傳統村落中,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常住人口大量減少,出現人走房空的現象。
“村裏部分古宅因無人居住而坍塌,刺繡傳統手工藝因缺乏市場需求瀕臨失傳。”豫北某傳統村落當地幹部坦言。
“《陶三圓的春夏秋冬》作品中提到,‘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和産業,年輕人是可以回到村子裏來的’。這些年,有的傳統村落隨著新村民的加入,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和行銷模式,提升了傳統村落的經濟活力。”陳興義認為。
新山鄉的未來
村中心有一片明清時期的建築群,倣古建築融入本土元素,設置了粉條坊、香油坊、織布坊、雜糧坊、茶樓等,讓遊客可以親歷體驗,記得住鄉愁、挂得住鄉情。——摘自《醉美杜莊“狀元府”》
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既是對其歷史價值的發掘和認知,也是當下與傳統的真切對話。這個“五一”假期,河南省傳統村落有什麼“新玩法”?
走進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傳統村落溫縣陳家溝,世界各地趕來拜師學藝的太極拳愛好者絡繹不絕。兩三公里外的大咖國際食品有限公司,作為蜜雪冰城的中央工廠,每天將加工後的原料發往全球超4.6萬家蜜雪冰城門店。
兩大國際頂流IP攜手碰出新火花。“縣裏以年輕化表達重構傳統文化吸引力,把陳家溝的‘今夜·東溝’沉浸式夜遊項目與大咖國際的‘雪王市集’項目串聯起來,解開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深度融合的密碼。”溫縣副縣長王歡歡説。
“爺爺,這就是您小時候用過的石磨嘛?”在三門峽市陜州區張汴鄉北營村陜州地坑院,大人握著小朋友的手推動石磨,麵粉簌簌落下,老物件成了活教材。
北營村相關負責人説,陜州地坑院探索“政府+社會經營主體+村組織”運營模式,用民俗文化風情掀起了文旅熱浪,讓遊客享受著“地平線下傳統村落”的愜意。
欣賞傳統的民間藝術表演,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參與各種手工藝品的製作……在杜春成筆下的《醉美杜莊“狀元府”》原型地安陽縣杜莊村,遊客們在返璞歸真的體驗中感受到傳統村落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河南省堅持“保護促利用、利用強保護”,兼顧文化延續與鄉村振興,不斷在保護與發展的動態平衡中探索創新路徑,讓傳統村落真正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韻鄉愁、品得出歷史厚重。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
“傳統村落要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護住傳統村落中各類文化遺産的‘形’,守住傳統村落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魂’,讓村落成為承載鄉愁與希望的可持續載體。”鄭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河南省村鎮規劃建設協會名譽會長鄭東軍説,河南省要加強對古村、古街、古道等保護性開發,保留村落的鄉土氣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為全省鄉村振興和文化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古村不‘古’,因創新而煥新;鄉村不‘衰’,因文化而永續。”陳興義表示,希望通過探索“文化+科技”等融合路徑,讓散落于山川田野間的傳統村落“活”起來、“火”起來,成為推動鄉村經濟、文化、生態全面振興的強勁動力。
“就像《寶水》腰封上寫的那句話,傳統村落要‘與新時代同頻共振,在新山鄉落地生根’。”郭文勝很期待,今後能有更多人遇見這個大山裏的寧靜村莊。(記者 樊霞 成安林)
連結
作家筆下的河南傳統村落
作家筆下的河南傳統村落,多聚焦于鄉村振興、文化傳承與城鄉碰撞主題,折射出中原鄉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困境與新生。
喬葉《寶水》
——修武縣一斗水村、大南坡村
喬葉深入豫北山區采風,將太行山村的自然風貌與現代轉型結合,通過女主人公地青萍的視角,塑造了“寶水”這一兼具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鄉村形象。
麥蘇《陶三圓的春夏秋冬》
——登封市袁橋村、信陽郝堂村等
作品以嵩山腳下桃源村的七年之變為主題,描寫了三代村民接力奮鬥,使老村落從被扶貧對象發展為脫貧典型,直至成為富裕村,最終實現全鄉十八村聯動模式的創業史。
杜春成《醉美杜莊“狀元府”》
——安陽縣杜莊村
作品通過描繪古村落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展現了“狀元文化”的深厚底蘊及其在鄉村振興中的現代價值,構建了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織的鄉村圖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