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減一畝到增一畝 智慧農業種出“彈性田”
5月4日上午,在汝州市紙坊鎮牛王村的田野上,無人機的嗡鳴聲與農人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喜耕田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濤峰緊盯操控屏,無人機按照既定航線噴灑農藥,水霧均勻地灑向麥田。
記者看到無人機操控屏上顯示著航線、已作業面積等數據。“過去人扛藥桶打藥,現在只需給無人機加藥、補藥,輕輕鬆鬆活兒就幹完了。”孫濤峰説。
無人機飛防讓防治病蟲害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前從發現病蟲害到打完藥需要好幾天,人工大約一天噴灑30畝,現在無人機飛防一天可噴灑1000畝。”
不僅效率高、防治效果好,智慧農業也讓春管成本大大減少。該合作社使用的多光譜無人機,能自動生成麥田“處方圖”,讓麥田噴灑農藥有了“智慧眼”。幾天前,孫濤峰還帶著一架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到牛王村進行麥田作業。
“過去全憑經驗下田查看,現在無人機飛一圈,哪缺肥、哪生蟲一目了然。”孫濤峰介紹,合作社利用多光譜無人機掃描麥田,生成精準“處方圖”,指導後續植保無人機按需噴灑。“精準的數據讓100畝地至少節約出1畝地的防治成本。”孫濤峰説。
“會思考”的農機,讓春耕春管實現了從“人控”到“數控”的轉變。記者來到汝州市林鑫農機專業合作社,這裡的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農機一應俱全,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更讓人眼前一亮。
“人工駕駛難免‘走歪’,現在智慧播種系統能把種子種得深淺均勻,漏播會自動報警,大大減少種子浪費的同時,還能提高分蘗率。”合作社理事長李貫甫告訴記者。
想到多光譜無人機讓農田飛防成本百畝節約一畝的情況,記者詢問李貫甫新型播種機的效益如何。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按100畝麥田計算,較傳統播種方式至少能增加1畝地的收益。
多光譜監測、無人機飛防、北斗導航播種、智慧噴灌……智慧農業讓土地産出效益增加,成本投入減少,一增一減間,在古老農田上繪就一幅現代農耕圖。(記者 張海濤 本報通訊員 張儀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