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抗旱澆麥進行時】田間訪“旱”探麥管
2025-05-13 09:28:57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趙瀅溪責編: 蔣碩

【抗旱澆麥進行時】田間訪“旱”探麥管_fororder_p58_s

5月10日,孟州市河陽街道四聯村麥田,大型噴灌機正在給小麥補水。為抵禦幹熱風及赤霉病、條銹病等病害,當地農戶搶抓農時,通過開展“一噴三防”作業,同時配合均勻補水,提升小麥抗病抗災能力。張澤斌 攝

  核心提示

  3月中旬以來,河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打響了一場抗旱澆麥攻堅戰。夏收已近,面對旱情,做好這一時期田間管理,跑贏最後衝刺階段,對奪取夏糧豐收至為關鍵。目前旱情如何?對夏收有何影響?各地為奪取夏糧豐收又作了哪些準備?本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兵分三路,奔赴河南南部、中部、北部地區一探究竟。

  南陽

  跑贏“最後一公里”

  初夏的豫南平原上,連片麥田波浪翻涌。在社旗縣橋頭鎮何營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技教育培訓股股長吳亭正蹲在麥壟間查看小麥的長勢。

  “你看這株小麥,旗葉、倒二葉甚至倒三葉都還青著,預測這樣有水澆條件的麥田,小麥千粒重在40克以上。”吳亭説,影響小麥産量的三要素就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目前畝穗數和穗粒數已經定型了,小麥後期管理主要就是提高千粒重,延長小麥葉片功能期,讓小麥灌漿更充分。

  吳亭初步估算了一下,以這片小麥的長勢,1畝小麥40萬穗,一棵穗上有40粒,千粒重40克,這樣的麥田理論産量每畝能達到640公斤。

  在農技人員的“望聞問切”中,這片即將豐收的麥田正經歷著最後的“衝刺”。

  然而這場豐收“保衛戰”打得並不輕鬆。今年3月以來,南陽市氣溫比往年偏高、降水偏少。5月12日,南陽市氣象局預計未來10天當地仍無大範圍有效降水,氣象乾旱將持續或進一步發展。其中,5月15日至21日南陽大部最高氣溫將超過35℃,可能出現對小麥有較嚴重影響的幹熱風,建議加強防範。

  “小麥灌漿期最怕幹熱風,搞不好就會導致提前枯熟、千粒重下降。”吳亭説。

  那麼,預防幹熱風應採取哪些措施?吳亭表示,對於特別乾旱地塊,一是有條件的可以適度噴灌,有效改善局部氣候小環境,增加空氣濕度;二是提前噴施葉面肥,每隔7天左右噴施一次,噴施時可適當增加水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麥成熟前15天內不要澆灌,否則會降低根系活力,影響小麥産量和品質。

  離何營村20多公里的社旗縣陌陂鎮潭莊村,大範圍的小麥已經變黃。“這片區域是典型的山崗地,因為沒有水澆條件,小麥已經接近成熟,産量肯定受影響了,預計畝産在300公斤左右。”吳亭説。

  在南陽市宛城區茶庵街道楊乾莊村的白桐幹渠旁,汩汩清流正通過毛細血管般的溝渠浸潤麥田。

  “雖然抗旱的付出非常大,需要購買各種灌溉設備,但這些投入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這5000畝小麥已經澆了兩遍水,目前來看産量還不錯。”種糧大戶辛建提説。

  “我們街道的麥田位於白桐幹渠的灌溉核心區,澆灌條件比較好。從2月份以來,大部分麥田已澆灌了兩遍,當前小麥長勢良好。”茶庵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袁澤景説。

  對於缺乏勞動力的農戶和水澆條件較差的崗丘區域,南陽市組織人員和設備免費幫助農民澆灌小麥,力爭跑贏麥田管理的“最後一公里”。據南陽市農技推廣中心統計,截至5月12日16時,全市共投入抗旱資金10263萬元,啟用機井8.8萬眼、坑塘堰壩5013處,動用抗旱機械10.86萬台(套),從359座水庫累計放水1億多立方米,抗旱澆麥1706萬畝次。

  當前,小麥正值灌漿中後期,也是決定産量和品質的重要時期。只有在這最後的“衝刺階段”守護好麥田,才能獲得沉甸甸的豐收。(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曹國宏)

  蘭考

  及時補水為麥解渴

  5月12日,蘭考縣最高氣溫超過30℃。站在考城鎮的一塊麥田邊上,舉目望去,分佈在近千畝麥田裏的灌溉設備,正噴出白色水柱,將水均勻灑向麥田。

  正值小麥灌漿期,種植大戶張世豪絲毫不敢大意,得澆足灌漿水。他俯身撥開小麥,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捏,成團後又迅速散開。“墑情沒問題。”張世豪説,這已經是麥田第四次澆水了,也是最後一次。

  蘭考縣的麥收通常在6月5日左右,按照收穫前15天不澆水的管理原則,麥田灌溉即將結束。

  張世豪的麥田一共8000畝,今年是他成為種植大戶的第四年,也是最費心的一年:從3月份開始,幾乎沒有好好下一場雨。

  今年開春後苗情很好,不能讓乾旱影響收成,張世豪開始澆水抗旱。除自有的卷盤式、噴灌式灌溉設備“火力全開”外,張世豪還請了“外援”,邀請當地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前來澆水。

  兩個月來,因為澆水及時,張世豪的小麥不缺墑。“你看看這麥子,長勢不錯。”張世豪一邊扒拉小麥一邊説,麥穗也不小。

  蘭考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程東祥介紹,面對旱情,蘭考縣採取井水河水一起上的抗旱方式,因地制宜,在旱情發生初期就指導種植戶尤其是種植大戶抗旱。

  抽穗揚花期遇上了旱情,蘭考縣農技推廣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在澆水的同時開展病蟲害防治,避免赤霉病等病害的發生。

  抗旱效果如何?張世豪説:“一直不缺水,産量沒問題。”幾天前,張世豪邀請小麥專家進行測産,結果顯示,他的小麥産量預計比去年提高15%。

  旱情之下,依然有可能增産,種植戶的底氣在哪兒?程東祥介紹,今年開春,當地小麥苗情普遍好于往年,這為小麥豐收打下了基礎。

  持續的澆水抗旱起到了關鍵作用,避免了乾旱對小麥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張世豪説,灌漿期是小麥生長的衝刺階段,為了延長灌漿期,促進籽粒飽滿,他在澆足灌漿水的同時,已經噴施了促進植株健康、防早衰的藥劑,防止幹熱風危害,同時提前預防小麥中後期病蟲害。

  “乾旱不可怕,只要能及時澆上水,做好田間管理,照樣可以實現豐收。”張世豪説。(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董豪傑)

  滑縣

  黃河水流進田間

  3月份以來,豫北地區幾乎無有效降雨,持續的旱情對墑情、小麥長勢影響如何?5月12日一早,記者來到滑縣白道口鎮採訪。

  在白馬坡村的麥田旁,滑縣白馬坡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永傑介紹,“我們合作社託管和流轉的土地有1.8萬畝,這裡的高標準農田灌溉條件非常便利,你看這麥田裏的水渠四通八達,水源充沛,我們已經澆過四遍水了。”

  走在蔡胡村高標準農田裏,村黨支部書記白學傑介紹,目前小麥已經不用再澆水了。

  “灌漿水從哪來?”記者問。

  “這是由政府買單,經金堤河引來的黃河水。”白學傑回答。

  “這個600米長的大型平移式自走噴灌機從溝渠裏‘吸足’黃河水,一天能澆150畝地。”白學傑介紹,“金堤河引來的黃河水通過大小溝渠流進田間,農田乾旱需要用水時,金堤河大壩抬高水位,保障農田灌溉用水;汛期農田需要排水時,大壩降低水位,讓農田順利排水,真正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根據天氣情況,當前小麥灌漿期管理重點要防範幹熱風,幹熱風的形成需要達到三個條件,一是溫度超過30℃,二是風力達3級以上,三是濕度30%以下。”正在田間進行指導的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推廣研究員張心玲説。

  “氣溫和大風是不可抗力,我們主要通過提高田間濕度,避免幹熱風的危害發生。”張心玲説,“目前,我們密切關注農田灌溉情況,注意提高田間濕度。同時,通過‘一噴三防’,用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來增強小麥植株抗性,延長小麥灌漿期,以提高小麥千粒重,確保小麥豐産豐收。”

  “滑縣耕地面積199.81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面積160萬畝,為了給農田‘解渴’,保障灌溉,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做好農田配套設施建設。”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付海濤介紹,一方面不斷加強機井建設,目前全縣機井達4萬餘眼,其中群眾自建井2.1萬餘眼,高標準農田項目機井1.9萬餘眼。另一方面,積極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建設智慧測控閘門5座,並疏通各類溝渠,把黃河水源源不斷地送到田間,引黃灌溉面積達114萬畝。截至目前,大功、渠村、人民勝利渠3個灌區合計引水量達5417.309萬立方米,為保障夏糧豐收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支撐。(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王俠 王都君)

  專家解析

  應對幹熱風 管理莫放鬆

  當前正值小麥灌漿關鍵期,也是決定小麥粒重和産量的關鍵階段。5月12日,農業農村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成員、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謝迎新提醒廣大農民朋友,應立足“早準備、早干預”原則,將水分管理、營養調控與動態監測有機結合,通過科學運用田間管理技術,守護好即將到來的夏收。

  小麥灌漿期該如何進行管理?謝迎新表示,這個階段需要結合天氣與苗情進行動態調整,通過科學灌溉、葉面補肥以及提前做好災害應對準備,確保實現穩産增收。

  中央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5月12日至17日,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陜西關中等地將持續處於無有效降水狀態,日最高氣溫維持在32℃以上,其中,16日至17日部分區域高溫將突破35℃,局地可達37℃以上,多地冬小麥將面臨幹熱風風險。

  即將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與土壤缺墑疊加,河南省大部幹熱風災害風險將達中度以上,其中,安陽、濮陽、鶴壁、焦作、鄭州、洛陽、許昌、平頂山大部和新鄉西部、南陽東北部為幹熱風災害高風險區。

  “這種高溫低濕伴隨強風的災害性天氣,將會對小麥灌漿造成嚴重威脅,輕則導致籽粒乾癟、千粒重下降,重則引發大面積‘高溫逼熟’現象。”謝迎新説,面對幹熱風這一“隱形殺手”,採取科學精準的預防措施是關鍵。

  要科學澆水。謝迎新表示,小麥灌漿期合理灌溉可有效促進小麥籽粒灌漿,減輕幹熱風危害。灌溉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選擇無風天氣,要小水細澆,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土壤板結或引發小麥倒伏。謝迎新建議,最好採用溝灌或噴灌等節水方式,在幹熱風來臨前,需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預報靈活施策,通常進行1—2次小水灌溉。灌溉時間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溫較低時進行,此時水分蒸發量小,可最大程度增加田間濕度、降低冠層溫度,營造適宜小麥灌漿的微環境。

  要合理噴肥。“葉面噴肥不僅可以滿足植株後期養分需求,促進籽粒灌漿,也是防幹熱風、防早衰簡便有效的一項技術措施。”謝迎新説,小麥灌漿期通過適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類、微量元素等水溶肥料,能提高小麥抗逆能力,促進籽粒灌漿,增加千粒重。

  謝迎新特別強調,正常生長的麥田才適宜噴施葉面肥,對於乾旱麥田切忌追施速效肥料或噴施葉面肥等營養物質,避免小麥葉片失水,加重旱情,引起肥害。

  謝迎新提醒,雖然抗旱澆麥仍是當前河南省多數地區的重點任務,但也需預防小麥生育後期發生旱澇急轉災害以及雨澇天氣對小麥收穫和晾曬造成的不利影響。他建議,農民朋友要提前準備收割機具和烘乾設備,在小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含水量約20%)進行收穫,避開可能遇到的連陰雨天氣,防止穗發芽或霉變,確保顆粒歸倉。(河南日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吳向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