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豫”見美麗 無廢如“許”——探訪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密碼
2025-05-14 19:01:4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萬慶麗):作為全國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近年來,許昌市在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為城市綠色發展轉型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5月13日,記者實地走訪許昌市多家標杆企業,解碼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實踐。  

  建築垃圾“重生記”:廢舊路面100%循環利用

  在許昌德通路面再生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昆鵬向記者展示了企業歷時3年自研的分佈式泡沫瀝青振動攪拌就地冷再生技術及成套設備。該設備通過對舊瀝青路面銑刨、振動攪拌、攤鋪、碾壓等流程,可就地完成廢舊材料再生並重復利用鋪築成新的路面。

“豫”見美麗 無廢如“許”——探訪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密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514180220

路面再生裝備 攝影 萬慶麗

  “我們實現了舊瀝青路面材料的0轉運,就地100%循環再生利用,相比傳統熱瀝青鋪築工藝,節省成本25%以上,減少碳排放80%以上,提高施工效率20%以上。且冷拌冷鋪再生工藝克服了傳統廠拌熱料運輸中有機物的揮發和空氣污染問題,做到綠色發展、降本增效。”黃昆鵬介紹。

  垃圾焚燒發電:“吞”下垃圾“吐”出綠色能源

  走進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廠區綠樹成蔭,聞不到一絲異味。

  據介紹,該公司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于2020年1月建成投運,總投資約12億元,主要承擔著生活垃圾處置及冬季供熱的任務。

  總經理助理石磊指著中央控制室的實時數據説:“我們公司已建成三台750t/d機械爐排焚燒鍋爐,配2台25MW抽凝機組和1台B15MW背壓機組,年消化垃圾82萬噸,發電2.8億千瓦時,供熱45萬噸。公司通過採用最先進技術工藝和環保治理設施,對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把垃圾中的生物質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減輕環境污染,有效解決了許昌市垃圾圍城的問題。”

“豫”見美麗 無廢如“許”——探訪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密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514180226

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 攝影 萬慶麗

  目前許昌市生活垃圾基本上全部進行焚燒處理,實現原生生活垃圾的“零填埋”,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許昌旺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採取最先進技術,正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改造完成後預計可年減排氮氧化物160噸。  

  餐廚垃圾閉環處理 努力打造“零垃圾”世界

  餐廚廢棄物是指飯店、餐廳及企事業單位食堂等産生的剩飯菜及食物殘渣,也是“無廢城市”建設範疇內重要的一類生活源固體廢物。

  為推進許昌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許昌市引進德國歐綠保集團,採用BOT模式,負責許昌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

“豫”見美麗 無廢如“許”——探訪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密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514180231

餐廚垃圾處理車間 攝影 萬慶麗

  在許昌歐綠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環保部經理李要鋒帶記者參觀了餐廚垃圾處理的“閉環鏈條”。“我們日處理餐廚垃圾120噸左右,採用了‘預處理+厭氧發酵+沼氣利用+沼渣沼液處理’工藝路線,可年處理餐廚廢棄物3.65萬噸,通過國際領先的技術轉化工藝每年可將廢棄物轉化成約365萬m³沼氣(CH4≥60%),年沼氣可轉換為219萬立方米天然氣或803萬千瓦時電能,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噸,實現了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同時解決了泔水、地溝油等問題,具有非常好的社會、經濟、環保效應。”李要鋒説。

  秸稈“長出”食用菌:農業廢棄物的華麗轉身

  許昌市發展綠色農業,加快“無廢鄉村”建設,以“無廢鄉村”建設成效助力鄉村振興。尤其是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許昌市在大力推廣秸稈直接還田的同時,積極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及相關配套産業。

  在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的車間內,董事長李彥增捧起一簇雪白的白靈菇介紹:“這些菌菇都以秸稈為基料。據核算,種植1畝地的食用菌,可以消耗掉10畝地的農作物秸桿,生産出8噸左右新鮮食用菌,産值4萬元左右。生産食用菌後的廢菌料又可以生産5噸食用菌,有機肥用於有機瓜果菜的生産,相當於100公斤尿素的肥效。”

“豫”見美麗 無廢如“許”——探訪許昌“變廢為寶”的綠色密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514180239

白靈菇 攝影 萬慶麗

  從建築垃圾的“涅槃重生”到生活垃圾的“度電必爭”,從餐廚廢棄物的“吃幹榨凈”到農業秸稈的“點草成金”,許昌市以科技賦能“無廢”實踐,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之路。如今的許昌,天更藍、路更凈,連垃圾都成了“香餑餑”!這座無廢如“許”的城市,正以創新之筆書寫著美麗中國的綠色篇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