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品質發展進行時 奮戰二季度 拼搶上半場 科技創新 鄭州向“新”
中鐵裝備生産車間
行駛中的自動駕駛公交
時代的列車呼嘯而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鄭州市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華山一條路”。
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那麼,不妨來今日的鄭州看一看——今年一季度,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呈強勁增長態勢,創新主體培育工作穩步推進,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09.9億元,同比增長169%,佔全省的44.9%,超額完成2025年一季度目標任務,實現“開門紅”。
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鄭州日日新,又日新。
科技創新 釋放澎湃動能
5月8日,山東萊州,三山島金礦和瑞海礦業地下千米礦井內,由位於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黃金壹號”和“海岳一號”“海岳二號”礦用TBM(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鏗鏘掘進。中鐵裝備,是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的首倡地,如今的車間裏,出口加拿大的“中鐵1493號”盾構機、應用於國家重大工程的“中鐵1515號”盾構機等定制産品正在有序組裝。
不久前在北京,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現場,鄭州中原科技城投資的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行者二號”人形機器人、中豫具身智慧實驗室EAI戰隊分別以第三、第五名的成績完成首秀。
這樣的喜訊,近日尤其多。
誰能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誰就將擁有新的戰略資本和戰略優勢。近年來,鄭州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重點産業佈局,在種質資源創新、智慧裝備製造等領域全力攻堅,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多的源頭供給、科技支撐和成長空間。
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鄭州不斷開闢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新質生産力加快形成。
在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一輛擁有4個鐳射雷達、12個攝像頭的宇通5G自動駕駛巴士,可實現自主超車、自主變道、自主識別紅綠燈、自主進站、自動充電等功能,讓車上乘客直呼過癮。
在鄭州中原動力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演算法全部自主開發、整機零部件全部國産,有著“河南芯”的原創智慧機器人在製造業領域應用廣泛,助力河南省製造業乘風破浪。
仰望星空,神舟二十號發射任務中,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近30個系列的電連接器配套産品、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製的航天面窗,都派上了大用場。
數據顯示,鄭州全社會研發投入增幅在中心城市中連續位居前列;入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評選的全球科技産業創新集群50強,並以18.9%的科技産出率排名全球第二。
科技正在引領鄭州發展動能之變、結構之變、品質之變。
中原科技城 創新起高峰
科技創新是産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産業創新是科技創新價值實現的根本途徑,唯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才能加快發展壯大新質生産力。
從誕生之初,中原科技城便錨定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世界一流科技城”目標,穩穩扛起支撐河南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重要使命,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了多層次、各類型的載體平臺,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工程、高能物理研究中心2個大科學裝置加快建設,北大、哈工大、北理工等8個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落地研發,22家國家級科研平臺在此開展創新活動,嵩山、墨子等實驗室入駐後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數字經濟規模超1000億元。今年一季度,中原量子谷引進高層次人才8名、發表SCI論文5篇、公開發明專利20項,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正式投用,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及研發中心項目全面開工,新簽約引進重點項目77個、計劃總投資超500億元。經過不斷努力,中原科技城在全國348個同類科技城中兩年提升16個位次,2024年排名第15位,發展勢頭令人矚目。
數字的背後,是創新成果的持續積累,是産業項目的快速崛起,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搭建起了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連心橋”。
中原科技城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鏈,聚焦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耦合,著力構建政、産、學、研、金、服、用深度整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格局,加快推進高能級創新平臺科技成果在域內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目前,中原科技城已集聚了各類成果轉化孵化服務機構(平臺)69 家,近兩年技術合同成交額223.38億元。
與此同時,中原科技城高效發揮專業性技術轉移機構和200余名技術經理人作用,通過線上宣傳及線下路演等方式,推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40項,僅“龍子湖科創路演”一場活動,就推出16項高精尖成果、12個重點産業項目現場簽約。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評估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加快概念驗證平臺建設,探索“項目篩選、項目投資、項目培育、聯合發展”創新型概念驗證服務模式,構建早期硬科技高品質、高效率的發現、評價、驗證、轉化機制。開展中試、概念驗證服務,已面向社會公佈13項中試服務清單,累計舉辦4場概念驗證項目評審會,24個概念驗證項目參加評審。
如今的中原科技城,創新人才高度集中、創新要素高度整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已成為自身的鮮亮底色。
強力賦能 保駕護航
以政策為科技企業賦能,為科技發展護航,鄭州可謂不遺餘力——
今年5月,鄭州首筆“鄭科貸”落地。首批合作金融機構中原科技擔保聯合浦發銀行,為一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000萬元擔保貸款,實現首筆貸款發放。隨後在5月15日,“鄭科貸”政策金融宣講暨銀企對接系列活動(高新區站)在鄭州高新區舉行,進一步擴大“鄭科貸”政策金融的覆蓋面,促進銀企之間的精準對接。
科技金融是推動鄭州轉型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的關鍵抓手,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持久動力。而“鄭科貸”就是我市以金融之力賦能科技創新、為鄭州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的具體實踐。截至2024年底,“鄭科貸”業務累計為264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貸款總額達117.87億元,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32%以內。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鄭州攀高、擴面、提標,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體系,改善人才發展環境。5月15日,一場以大學畢業生為主角的“集中畢業典禮”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舉行。這是鄭州連續3年舉辦如此規格的集中畢業儀式,目的就是為了讓“鄭州愛青年、青年愛鄭州”更加深入人心,努力實現廣大青年在鄭州“創業有平臺、創新有支持、就業有保障、生活有溫度、發展有預期”。
為企業開展“減負”行動,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項目管理制度,推進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研經費管理改革。
強化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保障,完善安家補貼、住房保障、科技分紅等激勵制度……
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政策環境,改革舉措接連落地,人才創新潛力不斷釋放。
“惟進取也,故日新”。
今天的鄭州,處處可以感受到“日新”的氣息。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正澎湃在鄭州這片古老又年輕的大地上。(記者 李娜 張昕 劉盼盼 文 李新華 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