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麥田,牽動人心。尤其是麥熟時節。
端午小長假期間,鞏義,與宋代皇陵“同框”的一塊塊麥田,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人和攝影愛好者奔赴而來。
要問哪的麥田能引得“長槍短炮”持續聚焦?河南,鞏義,宋陵。
“盯守了三天,終於等到宋陵麥子開始大面積收割。”6月2日,洛陽攝影師項洛生一大早直奔位於西村鎮滹沱村永熙陵周邊的大塊麥田,架好機位,只等聯合收割機到位收麥,“錯過了,就又要等上一年。”
宋陵就是一部鮮活的宋史,葬著北宋除徽欽二宗之外的其餘七帝,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統稱“七帝八陵”。這裡有著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足足有各類石刻1027件,被譽為“地上的露天石雕博物館”。那些廣泛分佈的石像生猶如“麥田的守望者”,原物原貌原位佇立千年,見證跨越時代的麥收圖景。
一年又一年,惦記宋陵和麥田的人可真不少。自媒體達人若菱是四川人,她穿著宋制漢服穿行在麥田,宛若穿越的仙子,只為拍攝推介中國歷史文化的好片子。“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到處都是好素材。”正午陽光映紅了她的笑臉。
千年石像守麥浪,一線銀龍穿古今。聯合收割機在麥田裏轟隆奔忙;復興號高鐵從遠處高架橋上疾馳……石像生、麥子、收割機、高鐵就這樣奇妙而自然地組合在了一起。永熙陵、永泰陵附近的麥田,也因此成了“網紅打卡地”。
今年已經先後來宋陵三次的重慶攝影師周健有了執念:一定要把宋陵和麥田的春夏秋冬拍全,“太震撼人心了,傳統和現代帶來強烈的衝撞感,也帶來生生不息的力量。”
從事石窟研究的北京人白鬱已記不得來過多少次宋陵了,可一到麥收的時候,他總按耐不住地想來,“有這麼多石刻雕像矗立千年,這都是活的歷史見證,得多看看,多來一次是一次。”
“種的都是麥子,都黃澄澄的,我們方圓十里八村的麥田也沒啥不一樣,可又不一樣。”滹沱村已近古稀之年的退休教師賈遂超頗為自豪地説,“有歷史遺跡在,有傳承在,就有更多人會想著來,來了還來。”(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文、圖 陳浩/視頻製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