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檢察院以“保護自己”為主題,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 受訪者供圖
6月4日,鄭州市公安局管城分局西大街派出所民警在轄區網吧查看上網登記平臺,宣傳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富曉 攝
學生在焦作市中站區檢察院的心理疏導室體驗沙盤遊戲。 王玲 攝
鄭州市惠濟區檢察院未檢檢察官走進校園,與孩子們溝通交流。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富曉 攝
校園欺淩案中,長期受不良環境影響又缺乏家人及時關愛和正確引導的少年,變得冷血暴力;被迫盜竊案中,酗酒成性的父親、精神失常的母親、心懷不軌的叔叔和身陷困境的弟弟,一步步逼迫著在少管所表現優異的少年,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淵……
近期熱播的未成年人檢察題材電視劇《無盡的盡頭》,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等為素材來源和創作基礎,直擊校園欺淩、家庭監護缺失等當下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痛點,既有對個體命運的深入刻畫,也有對集體沉默的冷峻反思。觀眾跟隨劇情揪心不已的同時,也不禁開始思考,“問題孩子”背後藏著怎樣的“問題根源”?當孩子的世界陷入迷霧,法律這把懲戒的利劍如何為他們剔除“魔障”,我們又該怎樣為他們點燃一盞希望的燈?
今天,讓我們通過兩個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典型案例,來了解附條件不起訴、司法社工矯治幫教、強制報告等未成年人保護制度的創新與實踐,探討如何唱好未成年人保護這首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 “協奏曲”。
強制報告制度:不做冷眼旁觀者
“謝謝檢察官阿姨的幫助,我現在學習和生活都挺好的……”日前,濮陽市華龍區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回訪受害兒童小昕(化名)時,看到她的臉上有了笑容,十分欣慰。
2023年3月,華龍區某學校董老師在課間操期間,觀察到學生小昕表情痛苦無法正常跑步,查看後發現她全身多處陳舊性傷痕。經耐心與她交流,小昕終於吐露,身上的傷都是媽媽造成的。董老師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向校長反映,校長同步將其報告至鄉政府及鄉中心校,相關人員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學校和相關部門的當機立斷,得益於強制報告制度的施行。”華龍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段文介紹,家庭成員內部的侵害隱蔽性強,強制報告制度要求國家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臨其他危險情形的,應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報告。該制度的落實,對於儘早發現侵害行為、防止危害後果的擴大,依法懲治犯罪、救助被害人具有重要意義。
華龍區檢察院調查發現,小昕父母離婚後,小昕由父親撫養;後父親與高某同居,由於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小昕實際由高某撫養,小昕口中的媽媽就是高某。在該院建議下,公安機關以涉嫌虐待罪對高某立案偵查,並邀請相關專家對小昕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和專業疏導。同時,因小昕的父親在國外務工,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為避免孩子再次受到傷害,該院協同教育部門對小昕進行臨時監護。
在詢問小昕意見並聯繫上其生母后,了解到其生母願意繼續撫養小昕,檢察官又積極為小昕的撫養權變更提供法律幫助,指導其父母變更離婚協議中的撫養權歸屬,並由公證處進行公證。
“回訪中我們了解到,小昕母親忙於照顧小昕,無法正常工作,生活確實困難,便為其申請併發放司法救助金1萬元。同時聯合人大、婦聯等部門組成幫扶小組,持續關注小昕的學習、身體情況。”段文説。
為了讓更多像小昕一樣受到侵害的孩子及時得到保護,該院完善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組建了由教育、公安、婦聯、團委、衛健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聯絡員”隊伍,並建成“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支持體系e平臺”,切實解決實踐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分散、覆蓋面小等問題,凝聚起以“聯絡員”為中心,職能部門履職、群團組織參與、社會力量支持的未成年人保護合力。
強制報告的制度效果取決於落實力度。
洛陽市洛龍區檢察院研發的“強制報告履職監督大數據模型”,與公安機關、衛健醫療單位等實現數據對接,打造出包含全省1.4億條信息的“數據底座”,並通過移交線索、通知立案、制發建議、支持起訴等實現涉未成年人案件全鏈條監督。自2023年5月該模型在全省推廣以來,已為全省127個縣(市、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214家醫療機構開通賬號,共篩查各類應報未報線索511條,移送案件線索134條。洛陽市的強制報告比例由10.4%提升到88.5%,省內推廣後各地增幅均超60%。
強制報告義務主體的“應報告盡報告”,守護著每一個“無聲的呼救”,讓法治之光照亮“隱秘的角落”。
家庭教育指導令:督促家長“依法帶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成長中出現問題的少年背後,往往藏著未被看見的成長之痛和求助信號。
2023年1月,花季少女小雨(化名)因誤入歧途被週口市鹿邑縣檢察院附條件不起訴,由於其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均位於鄭州市中原區,為確保監督考察和幫教效果,鹿邑縣檢察院委託中原區檢察院開展異地協作幫教。
“小雨自幼父母早逝,且祖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履行監護職責,由家族另外5兄弟共同照看撫養,他們同時介入對小雨的監督管理,相互之間邊界感不明,讓孩子時常處於混亂的監督教育環境中,看似多人管,實則無人管。”中原區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劉曉佩介紹,為儘快幫小雨恢復正常的家庭關係,該院聯合區民政局、區婦聯以及小雨居住地居委會成立了工作專班,通過實地走訪,對小雨的五個“家”分別進行了解。
經過對家庭環境、情感連接、經濟條件等多個維度全面評估,專班在充分考慮小雨實際情況和尊重個人意願的基礎上,指定由與小雨關係最為親密且具備良好教育監護條件的“二爸爸、二媽媽”擔任小雨的監護人,並向二人送達《家庭教育指導令》,要求他們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家庭教育指導。
中原區檢察院依託該院打造的“豫見未來·耘心”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攜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司法社工,為小雨的家庭量身打造了一套全方位、科學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案。幫教小組採用家庭沙盤遊戲與角色扮演等方法,為他們搭建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同時,還精心設計一對一親職教育計劃,傳授科學教養理念與技巧,幫助家長掌握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
經過近30次的個案輔導和心理干預以及10余次的家庭教育指導後,小雨的家庭環境和親子關係有了明顯改善,這個曾經迷茫、叛逆的少女,逐漸變得開朗、自信。在幫教期間,她順利從中專學校畢業,並繼續進入大專院校學習。
“在我省,像中原區檢察院‘豫見未來·耘心’這樣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共有18個,統一為‘豫見未來’品牌,集檢察辦案、普法教育、心理輔導、教育矯治、家庭教育于一體,為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辦理、涉案未成年人矯治教育等搭建平臺,共辦理案件318件,幫教564人,推動構建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大格局。”省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主任原麗瑋介紹,他們還先後與9名全國、省人大代表達成共識,在全省設立了9個“豫見未來·人大代表工作站”,邀請代表深度參與跟蹤幫教、心理疏導、關愛幫扶等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共繪未成年人保護“同心圓”。
既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又通過司法救助、監護權干預為受害者重建生活希望;既通過附條件不起訴、心理矯治干預等為罪錯少年改過自新創造機會,又建立起強制親職教育、跟蹤關愛幫扶等堅實防線……通過兩個現實案例,我們看到:法律的剛性懲戒與社會的柔性修復必須互為支撐,才能真正實現讓迷途者歸正,讓受傷者治愈。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及司法等多方面共同參與、協同努力的系統工程。正如《無盡的盡頭》這部劇中所説:“山止川行,即使道路被迷霧遮蔽,我們仍要蹣跚前行。”(記者 祁思元)
專家點評
構建科學合理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鄭州輕工業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 張威
未成年人保護關乎國家的未來,也關乎社會的穩定,構建科學合理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是必然選擇,也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以憲法為基礎,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核心,以刑法、民法典、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為輔助,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規為支撐,構築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網絡,形成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保護體系。
這些保護體系明確了未成年人享有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在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基礎上,強調了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等主體的共同責任,體現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在理念層面的日臻成熟。
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有一些實際特點難點,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亟待強化。結合我省省情和外省經驗,去年,河南省修訂了《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細化工作職責和實施標準,體現河南特色,著力建立未成年人保護的長效機制。
新修訂的《河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增設“特殊保護”專章,明確提出對孤兒、殘疾未成年人、困難家庭未成年人、事實無人撫養未成年人等困境未成年人和留守未成年人實行特殊保護,正是對實際問題的回應。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河南省需要繼續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強化政府保護,充分發揮政府監護、救助作用,針對留守兒童等群體加大資源投入與精準施策;強化宣傳,多渠道營造濃厚保護氛圍,提升全社會認知水準與保護敏感度;強化社會力量建設,著力培養一支熟悉省情的未成年人保護專家隊伍和一批資質硬、水準高、經驗豐富的未成年人保護社會組織;強化責任追究,完善形成可追溯的問責機制,確保各主體依法履職。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凝聚各方之力共同築牢保護防線,讓關愛惠及每一名未成年人。
(河南日報記者 徐東坡 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