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鐵道·大河之南號”列車為乘客安排的戲曲表演。崔軒豪 攝
“中原鐵道·大河之南號”列車包房內,床頭裝有緊急呼叫按鈕。受訪者供圖
“中原鐵道·大河之南號”列車包房的獨立衛浴,安裝了防滑扶手和緊急呼叫按鈕。本報記者 趙大明 攝
5月30日18時30分,“中原鐵道·大河之南號”列車緩緩駛出鄭州火車站,車上的70余名旅客開啟了三天兩晚的旅程。該列車不僅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黃河“九曲十八彎”等文化元素,還在內部設施等方面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受到不少老年遊客的青睞。
自今年1月商務部等9單位聯合印發《關於增開銀發旅遊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來,“銀發旅遊”“老年專列”等話題一直備受關注。適老化旅遊列車如何滿足老年人對安全、舒適、慢節奏的需求,成為銀發經濟的新增長點?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適老化旅遊列車長啥樣
開封市清明上河園、西峽恐龍遺址、南陽臥龍崗、新鄉寶泉峽谷……在當天的列車上,62歲的退休教師李阿姨向記者分享了對旅途的期待。和她結伴同行的,是三四個年齡相倣的老朋友。
車廂內的種種設計,也讓李阿姨一行感到新奇和滿意——列車設有2人間、3人間、4人間等包房,配備獨立乾濕分離衛浴、智慧恒溫馬桶和防滑扶手。車廂過道和包房地板上,均鋪設了防滑地毯。
每個包房的床頭和衛浴間,還裝有緊急呼叫按鈕。“旅客按下按鈕,我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列車管家任靜介紹,車上配備有急救包,乘務人員均接受過應急救護培訓。
“我們力求打造‘行走的星級酒店’,旅遊行程不趕場,主打慢節奏,更符合老年人的出行習慣。”河南中原鐵道旅遊集團旅遊列車事業部副經理吳真介紹,旅途中,乘客可在餐車上享受美味、健康的自助餐,還可以到多功能車廂喝茶、K歌、打牌,順便結交新朋友。
19時30分,列車停靠在開封火車站,乘客紛紛下車,轉乘已在停車場等候的接駁大巴,夜遊結束後返回列車住宿。“乘客的大件行李可以留在車上,也沒有了更換酒店的勞頓。”吳真介紹,該列車採取夕發朝至的運行模式,讓乘客在睡夢中趕路,優化了旅行時間。
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
本趟列車的主題是“端午邂逅六一”親子遊,吸引了不少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參加。儘管如此,六十歲以上旅客的佔比仍超過六成。
“適老化旅遊列車的出現,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吳真説。一方面,《行動計劃》等提出強化適老化設施保障,提升銀發旅遊列車服務水準等;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銀發人群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少研究機構認為,當前我國老年人以低齡活力老人為主,不少銀發青年(55歲至64歲)、銀發中年(65歲至74歲)“有錢有閒”,熱衷旅遊、美食和養生,也更在意精細的養老服務。“銀發人群嚮往舒適的環境,對傳統文化也懷有深厚情感。”吳真介紹,該列車今年4月首發時主打“古都遊”,線路途經安陽、三門峽、洛陽等地,串聯起殷墟、函谷關、龍門石窟等景點,旅途中還安排有豫劇表演和捏面人等非遺體驗活動,很受老年乘客歡迎。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已達7萬億元左右。“旅遊是活力銀發人群消費意願最強的領域之一,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吳真表示,該公司將持續推出雲貴風情遊、南北疆環線遊等特色線路,讓更多老年旅客“走得遠、玩得好”。
讓銀發群體更好享受“詩與遠方”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構建覆蓋全國、線路多樣、主題豐富、服務全面的銀發旅遊列車産品體系”。在國內,已有四川、山西、黑龍江、天津等地開行銀發旅遊列車。
“2024年,全國旅遊列車運送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其中老年遊客佔比近80%。”河南省旅遊協會秘書長滑蕾介紹,適老化旅遊列車在填補以往市場空白的同時,還能拉動沿線餐飲、文旅等方面的消費。一些專列選擇“錯峰出行”,有利於景區實現淡季客流量增長。未來,還可向目的地康養服務延伸,推動“旅遊+健康”産業發展。
不過整體來看,適老化旅遊列車尚處於起步階段。“提高民眾的知曉度和接受度,還需要時間。”吳真説,作為新事物,適老化旅遊列車也為運營方的管理模式、人員培訓、産品設計等帶來了新挑戰,“我們的管家團隊、列車經理和乘務人員,都是在一步步摸索中成長起來的。”
“未來,還應加強健康管家、文化導覽員培訓,並制定相關服務規範,明確醫療配置、適老化設計等具體標準。”滑蕾表示,鐵路、文旅、衛健等資源,如景區接駁車的適老化改造、完善醫保異地結算等,也需要進一步整合。
“適老化旅遊列車是交通工具的革新,唯有將多方資源與溫情服務有機整合,才能讓更多銀發群體在‘詩與遠方’中安享晚年。”滑蕾説。(記者 趙大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