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市商城縣:稻田來了“鴨管家”
2025-06-20 15:33:3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6月18日,在信陽市商城縣河鳳橋鎮欄杆橋村碧水藍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裏,一群憨態可掬的“鴨管家”正穿梭于稻壟之間。它們時而低頭啄食雜草,時而振翅攪動泥水,為青綠的稻田增添了靈動的生機。

  “鴨子下田,不缺油和鹽。”這句農諺在商城縣有了新注解。“稻田鴨”憑藉雜食性優勢,天然承擔起除草、除蟲、施肥、中耕的“田間四件事”——它們啄食害蟲與雜草,糞便化作有機肥料,既節省了人工與農資成本,又讓稻穀品質實現躍升。

  據商城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標準化“稻鴨共作”模式以10畝為單元,布設圍網防逃設施,放養180隻至200隻“稻田鴨”。這種“鴨稻共生”體系形成了循環生態鏈:鴨子為水稻“打工”,水稻為鴨子提供棲息場,最終産出的無公害稻米與鴨肉,成為市場青睞的“香餑餑”。

信陽市商城縣:稻田來了“鴨管家”_fororder_圖片1

從田裏覓食回來的“稻田鴨”

  “按當前行情測算,‘稻鴨共作’模式下,每畝可收稻穀850余斤、出欄麻鴨15隻左右,扣除成本後,凈利潤超每畝2000元,每畝還能減少各種化肥、農藥投入100元以上。”合作社負責人李英軍算了一筆賬,“晚粳稻10月底才收割,晝夜溫差大,口感好極了。另外,每年鴨子出欄後,我在朋友圈一吆喝,就賣得差不多了。”

  商城縣將“稻鴨共作”示範田納入財政獎補,並與綠色防控示範區、農業物聯網建設協同推進。2021年,該縣依據《稻鴨共作生産技術規程》打造3萬畝示範基地,年凈利潤達4500萬元。

  如今,這條生態産業鏈正不斷延伸。在農業部門的協調下,信陽瑞禾食品以每斤2.2元的價格訂單收購“稻鴨米”,加工成嬰兒米餅原料,出口東南亞及歐盟國家;商城縣燉菜産業協會則負責採購、銷售“稻田鴨”,推進商城燉菜的“小吃化”和標準化。此外,一些板鴨加工企業和電商平臺也紛紛上線相關産品,如原耕公司團隊謀劃的“稻鴨共作”産業項目,已發展“稻鴨米”1.2萬畝,訂單式種植,全程可溯,並通過其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每公斤可賣到20元,一年銷售200萬斤左右。

  從“單一稻作”到“有機雙收”,商城縣的探索讓水田兼具生産、養殖、生態三重功能。這種模式既打破了對化肥農藥的依賴,又讓水禽養殖回歸自然,更讓農戶在綠色發展中收穫了“真金白銀”。現如今,“鴨田稻”和“稻田鴨”已成為商城特色産業的又一張亮麗名片。(文/圖 洪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