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夏令營的哈密青少年在焦作溫縣學習太極拳。河南日報記者 李悅 攝
參加夏令營的哈密青少年參觀洛陽龍門石窟。河南日報記者 李悅 攝
七月的新疆哈密,戈壁灘上的陽光熱烈而明亮,如同各族少年心中燃燒的熱情;千里之外的河南,黃河岸邊的微風和煦宜人,恰似兩地人民綿延不絕的情誼。2025年盛夏,一場由河南省體育局與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聯合舉辦的體育健疆·豫哈青少年體育夏令營,不僅是落實《河南省體育援疆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具體實踐,更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注腳。通過這個跨越2000公里的青春盛會,豫哈兩地青少年在足球場上揮灑汗水,在武術館裏切磋技藝,在歷史長廊感悟文明脈絡,以體育和文化為音符,大家共同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友誼讚歌。
跨越千里邀約
搭建交流之橋
“我最喜歡的球星是皇馬門將庫爾圖瓦,我也很期待能通過和河南足球少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藝。”來自哈密市第五小學的維吾爾族少年努爾扎提,從小就有著自己的足球夢。作為哈密市U12選拔隊的主力門將,兩場與河南足球少年的交流賽,讓努爾扎提受益匪淺,“兩場比賽我們都輸了,對方的門將還有前鋒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
同樣感到大開眼界的,還有來自哈密市豫哈第三實驗學校的艾孜海爾,這位喜歡自由搏擊和吉他的10歲少年,對於登封的武術氛圍倍感驚奇。“我們學校的特色體育就是武術,但我從來沒想過會有這麼大一所專業性武術學校,能讓這麼多人一起練武。”艾孜海爾説,在登封的鵝坡武校,他從同齡人那兒首次學到了五步拳,這種互相學習的感覺非常棒!
據了解,今年的體育健疆·豫哈青少年體育夏令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6月27日到7月3日,30多名河南青少年前往哈密,在天山腳下感受邊疆風情,在草原之上開展體育聯誼。在當地舉行的豫疆杯足球友誼賽上,雙方進行的交換隊服儀式頗具意義,河南隊送出的11號隊服代表河南第11批援疆幹部,哈密送出的19號隊服代表哈密市第十九屆哈密瓜節的舉行。第二階段,7月7日到7月12日,30多名哈密青少年奔赴鄭州、洛陽、開封等地,開展體育交流的同時,也充分感受了中原大地的風土人情。河南省體育局青少年體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雙向互動的模式,打破了傳統交流活動的單向性,讓兩地少年都能成為友誼的傳播者和團結的建設者。“我們希望通過體育這個最沒有隔閡的語言,讓兩地青少年在互動活動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心中。”
運動場的汗水
凝聚團結力量
體育運動在交流互動中的核心價值在於“連接”——連接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地域與地域。它不僅是身體的運動,更是精神的對話,在凝聚共識、促進和諧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密市U12足球隊教練霍建新就把此次河南之行,當作提升球隊凝聚力的一次契機。“我們這支球隊今年五月份才剛剛選拔組建,隊員主要來自哈密市的各個小學,互相間還處於熟悉磨合階段。”霍建新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同住同行,球隊的團結協作性有所提高,比賽中,大家也能為同一目標而努力拼搏。
作為哈密市U12足球隊裏唯一一名漢族隊員,老家南陽的梁博對於球隊的氛圍變化更深有感觸,他表示:“由於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我以前和隊友的溝通並不順暢。但這次夏令營,讓我覺得開始融入這個集體了。”努爾扎提也表示,他對梁博的第一印象,是訓練刻苦、不愛説話,“現在,他開朗多了,在場上也願意和隊友主動交流。他是後衛,也是我身前的最後一道屏障,我希望他能更強硬一些。”
因體育而結緣的,還有艾孜海爾和籍貫商丘的漢族孩子蔡明恩。作為哈密市豫哈第三實驗學校的同班同學,通過共同習武,艾孜海爾覺得蔡明恩非常仁義,蔡明恩感到艾孜海爾很大氣。對脾氣的兩人,在不斷交往中,逐步發掘了不少相同愛好,艾孜海爾説:“我和蔡明恩都喜歡數學,如今我們不僅是生活上的好朋友,更是學習中的好夥伴。”在焦作溫縣的太極拳博物館,這對好朋友共同學習了剛柔相濟的太極拳,並認真探討了“和合共生”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
河南省體育局武術體操冰雪運動中心的杜金山,曾作為河南援疆的老師,在哈密市豫哈第三實驗學校教授武術課程。他表示,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通過武術進校園活動,新疆的青少年能更直觀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武術的“尚武精神”強調禮儀、堅韌與和諧,有助於不同民族學生交流互動,促進文化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研學共鳴
築牢精神根基
體育健疆·豫哈青少年體育夏令營不僅是體育技能的切磋,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主辦方這次還精心設計了“體育+文化”的研學路線,讓豫哈青少年在感受中原文化與邊疆風情的碰撞中,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7月9日,夏令營的孩子們來到洛陽龍門石窟。當看到盧舍那大佛莊嚴肅穆的面容,尤其聽講解員介紹説,這尊佛像融合了中原文化與西域藝術風格,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時,哈密市的青少年們紛紛發出驚嘆。11歲的熱合木圖拉表示:“原來交流,能帶來這麼偉大美好的奇跡。”
在洛陽博物館,西周獸面紋銅方鼎、曹魏白玉杯等珍貴文物,讓哈密的青少年們穿越時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當看到唐三彩黑釉馬展品時,講解員特意告訴孩子們:“這件文物的主人安菩是粟特人,他來自今日的烏茲別克斯坦。一千多年前,安菩正是通過新疆來到洛陽經商,他墓中同時出土的羅馬金幣與開元通寶,正是絲路貿易的見證。”
一路上,無論是千年古剎少林寺,還是富麗堂皇的明堂、應天門,以及風景秀麗的清明上河園,都給哈密青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到一地,努爾扎提都會認真拍攝照片和視頻,並通過微信傳給家人。“我爸爸對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出發前就叮囑我多拍一些有意思的照片。”孝順的努爾扎提,不僅在少林寺和洛陽博物館,給父母買了手串和項鍊,在三彩小鎮還親自做了一個生肖小豬,作為禮物帶給家人。努爾扎提説,他們哈密也有不少美景,希望有更多的河南小夥伴,來大海道等景區,體驗新疆之美。
青春體育力量
推動共同發展
體育健疆·豫哈青少年體育夏令營的成功舉辦,只是河南省體育援疆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4年以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體育局堅決貫徹落實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體育援疆作為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河南省傳統武術資源優勢,不斷促進豫哈兩地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為助力哈密市和十三師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體育力量。
圍繞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人才四個方面,河南省體育局依據《河南省體育援疆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工作,為哈密市體育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全民健身方面,河南省幫助支持哈密市體育館、體育公園、淖毛湖鎮豫心運動場等場地設施建設,配送體育器材31套和各類體育用品55套,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健身條件。同時,大力支持哈密市開展各族群眾喜愛的全民健身活動,並聯合打造徒步挑戰賽等“豫哈”品牌群眾賽事活動,充分彰顯體育在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獨特作用。
在競技體育領域,哈密市選派的後備人才正在河南省各項目運動中心接受專業訓練,涉及拳擊、摔跤、武術等多個重點項目。河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的專家還為哈密運動員建立了技術分析檔案,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訓練方案。
體育人才培養方面,河南定期選派柔性援疆幹部到哈密市及所屬區縣鍛鍊,提高體育援疆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省體育局組織的全省體育系統培訓,邀請了哈密市及所屬區縣有關人員參加,協助加強對哈密市體育系統黨員幹部、管理人員、業務人員的培訓。
而青少年體育交流作為體育援疆的重點,除了冬令營、夏令營活動,還包括“三大球”比賽互訪、後備人才聯合培養等多個項目。近幾天,哈密市足球隊還應邀參加河南省“省長杯”足球賽,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前來河南參加“省長杯”賽事。此外,河南省足球協會還向哈密市各足球特色學校捐贈比賽專用足球100個,支持基層足球事業發展。
如今,體育正以其非語言性、互動性和包容性,超越地域、文化、語言的界限,讓豫哈兩地的青少年在“一起運動”中感知彼此的善意,在“共同拼搏”中凝聚集體力量,在“共享快樂”中深化情感聯結。在共融互通中,各民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持久活力。(記者 李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