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節點城市圍繞一個中心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領域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城市地域,形成了都市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7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麼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進行了總體部署,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都市圈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順應發展規律
勇擔發展使命
自鄭汴洛旅遊計次票推出以來,全國各地遊客可以更加便捷地在“鄭、汴、洛”這三座古都來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在鄭州探尋商朝的神秘,在洛陽鑒賞隋唐的輝煌,在開封體驗大宋的繁華,“早上在洛陽喝碗牛肉湯、中午來鄭州吃碗燴面、晚上到開封逛吃夜市”從夢想變為了現實。
比亞迪鄭州基地蓬勃發展,帶動洛陽、開封、許昌、新鄉、焦作等地零部件配套企業茁壯成長;鄭開同城鄭州東部原水幹管工程竣工通水,清澈優質的丹江水潤澤鄭州、開封兩市400萬群眾;鄭開城際延長線開通後,日均通勤人數大幅增加50%……
自1957年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理論”以來,都市圈日益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建設鄭州都市圈,是發展規律、歷史積澱與現實需求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動擔當。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新時代推進中部崛起等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的滾滾大潮中,鄭州都市圈作為黃河流域、中部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上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作為河南加快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節點,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以“成為河南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高效能治理的強引領、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強支撐”為航向,以建設交通、産業、文化、城市、治理“五個現代化都市圈”為載體,加速鍛造引領區域發展的強勁增長極,一幅壯闊的協同發展畫卷正徐徐鋪展。
如今,便捷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已在鄭州都市圈逐步成形,為都市圈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奔涌奠定堅實基礎。
“研發在鄭州,製造在周邊”“總部在鄭州,基地在周邊” 的産業鏈協作模式日益清晰,産業協同的巨大潛能正加速釋放。
鄭開同城化先行示範區建設初綻芳華,都市圈城市間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不斷深化,為更大範圍的城市群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區域整體經濟規模和競爭力加快提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注入強大動力。
同時,社會治理協同共建紮實推進,都市圈範圍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高品質、更加便捷的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今日之中原大地,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一個個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星羅棋佈。鄭州都市圈城市環境品質、人民生活品質、城市競爭力持續提升,共同編織起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開啟了打造現代化城市體系的嶄新篇章。
堅持規劃引領
加速現代化進程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鄭州都市圈以鄭州市為核心,輻射帶動1小時通勤圈內的周邊市和縣(市、區)協同發展。主要包括鄭州市,開封市,許昌市,新鄉市市轄區、新鄉縣、獲嘉縣和原陽縣,焦作市市轄區、修武縣、溫縣和武陟縣,洛陽市偃師區,平頂山市郟縣,漯河市臨潁縣,空間毗鄰的都市圈周邊縣(市)作為緊密協作層,通過強化規劃銜接與功能聯動,共同構建“主副協同、區域統籌、圈層一體”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進一步實現産業創新融合更加高效、對外開放合作更加密切、基礎設施聯通更加便捷、魅力生活品質更加彰顯。
落實規劃指明的方向,我省明確了現階段提速提質提效的重點領域、重點任務、重點工作,推動鄭州都市圈加快朝著交通、産業、文化、城市、治理一體推進的“現代化都市圈”邁進。
交通現代化築基。加快建設互聯互通、便捷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都市圈,以交通融合帶動要素集聚,最大限度發揮交通網絡的複合型功能。
産業現代化強體。加快建設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現代化産業都市圈,聚力做強先進製造業集群,立足各市産業基礎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形成梯次分佈、鏈式配套的産業生態。
文化現代化鑄魂。加快建設繁榮興盛、文旅融合的現代化文化都市圈,將文旅産業培育為兼具經濟價值與民生屬性的支柱産業,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區域吸引力,實現“詩與遠方”的深度融合。
城市現代化提質。加快建設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都市圈,通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與特色城市IP,增強對人才、資本、技術的虹吸效應,建設內外聯動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治理現代化固本。加快建設共建共治、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治理都市圈,以“共建共治、宜居宜業”為出發點,加速城市更新步伐,深化高效能治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都市圈。
按照省委全會和省政府專題會議部署要求,我省還將進一步加快構建完善“1+1+3+N+X”規劃體系,深化提升鄭開同城化、航空港區高品質發展規劃、中牟新區發展規劃等重點規劃,加快形成系統完善、銜接配套的政策規劃體系,強化規劃對都市圈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的引領功能,推動都市圈現代化進程進入“快車道”、邁上新臺階。
強化規劃實施
勇攀發展高峰
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執行。
為確保《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轉變為實際工作成效,我省聚焦交通同網、産業同鏈、文化同興、生態同建、服務同享、創新聯動,謀劃了一系列重大産業、重點項目、重要改革事項。
推動交通同網——建強高鐵“主骨架”,強化鄭州“米” 字形高鐵網的核心樞紐作用;拓展城際鐵路覆蓋面,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城際鐵路網規劃落地,織密內部通勤網絡;提升公路通達率,加快建成“三環十縱十橫六聯”高速公路網,提升城際通道通行效率,著力實現各類生産要素在都市圈內高效配置。
推動産業同鏈——創新産業協作模式,實現産業鏈各環節在都市圈內高效銜接、深度融合;完善協同保障機制,建立跨區域協調機制,推動要素自由流動,實現整體産業能級躍升。
推動文化同興——構建高水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加快推進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等工程建設;推動文藝創作勇攀高峰,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書寫都市圈建設精彩文藝篇章;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推出黃河文化、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精品文旅線路,探索走出文旅“破圈”新路徑;共建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提升都市圈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推動生態同建——加快沿黃生態廊道、南水北調生態防護等重大工程建設,協同推進黃河、賈魯河上下游水污染防治,打造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態環境體系;深入推進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建設,確保黃河干流水質達到Ⅱ類;健全鄭開、鄭許、鄭新、鄭焦等跨區域生態協作機制,共創山青水凈天藍、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生態宜居都市圈;深化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培育綠色建築、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健全生態一體化聯盟機制,合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都市圈發展優勢。
推動服務同享——著力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統籌推動醫療、教育、文化、養老、文旅等公共服務更加便利可及,讓都市圈群眾早日實現“家門口辦全域事”;加快建設共建共治、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治理都市圈,紮實開展高效能治理,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推動創新聯動——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系統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嵩山、黃河、神農等省級實驗室,加快構建開放型、網絡型、融合型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鄭州都市圈創新聯動加速從“物理對接”到“化學融合”蝶變。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擘畫的宏偉藍圖,明確了鄭州都市圈建設的“總綱”和“施工圖”。鄭州都市圈正以創新為“動力源”,在中原大地譜寫著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貢獻鮮活樣本。站位新時代新階段,當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神,聚焦“兩高四著力”,凝聚起萬眾一心、砥礪奮進的磅薄力量,推動鄭州都市圈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在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偉大征程中,展現更大作為、貢獻更強動能,真正成為引領區域高品質發展、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的現代化都市圈典範。(記者 陳鋒 張昕 王際賓 孫亞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