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2025-08-06 10:03:11來源:河南日報編輯:顏觀潮責編:顏觀潮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互動式沉浸戲劇遊“漢魏奇幻遊《溯·長河》”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開啟。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觀眾在“雨林秘境—墨西哥瑪雅文明大展”現場參觀。本報記者 王錚 攝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外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供圖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時光之門·瑪雅與中原的千年之約”主題市集活動現場。河南博物院供圖

館城共生 “博”貫古今

樂隊在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演出。本報記者 聶冬晗 攝

  隨著暑期研學遊、親子遊高峰到來,博物館熱持續火爆,許多熱門場館“一票難求”。從安靜看展到好看好玩好吃的沉浸式體驗,“為一館,赴一城”成為當下不少遊客的選擇。

  隨著技術賦能與需求變革,博物館已從莊嚴的殿堂大步走進城市的煙火日常,它不再僅僅保存過去,更積極地參與著當下。在遊客“為一館,赴一城”的熱潮下,博物館正在重塑文化空間價值,催生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成為賦能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博物館當之無愧為“頂流”

  8月3日9時許,河南博物院門外排起長隊,遊客正在有序進館。烈日之下,來自廣東的遊客蔡女士帶著孩子等待進館,她説:“河南博物院太難預約了,約了好幾天才約上。”

  數百公里之外的殷墟博物館同樣火熱。殷墟博物館副館長徐河建告訴記者:“自2024年2月開館以來,有近250萬人次走進殷墟博物館。博物館展出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近4000件(套)珍貴文物,為遊客打開了一扇通往三千多年前商王朝的文明之門。”

  “手慢無”“搶票靠運氣”“提前排隊”……進入暑期以來,洛陽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開封博物館等河南各大博物館的火爆模式已成常態。放眼全國,像陜西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更是“放票即秒空”。

  當下的博物館當之無愧為“頂流”。國家文物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底,我國備案博物館7046家,全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14.9億人次;在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264.87萬人次,日均流量超1000萬人次。

  “博物館熱”的背後,是文化自信的覺醒與綻放。如今,逛博物館已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多人為一座館奔赴一座城。

  “以前在書上、視頻裏看過很多次甲骨文,但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刻有清晰文字的甲骨,很受震撼。”8月3日,在殷墟博物館,從山東濰坊趕來的安華沉浸其中,深刻感受文字尋根的深沉力量。

  第一次踏足安陽,安華是專程奔著博物館來的。“接下來還會去中國文字博物館,希望好好體驗下千年古都的氣氛。”出發前,她已做好詳細攻略。

  “8米高空銀河傾瀉,李白筆下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竟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神還原!”“考古探方裏當‘一日隊長’,親手挖出‘千年寶藏’”……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成為遊客打卡的出片寶藏地,收穫好評滿滿。

  博物館何以成頂流?全靠一個字:拼。它們拼陳列展覽、拼文創産品、拼科技賦能……花式“整活”頻頻出圈,厚重的歷史被賦予輕盈的翅膀,融入現代時尚生活。

  開館僅半個月的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有了新玩法。8月2日,該館上線全國首個互動式沉浸戲劇遊《溯·長河》,遊客坐上“時空穿梭機”,偶遇曹植遞錦囊、跟著王昭君探秘、蔡文姬設考題,精彩刺激的劇情演繹+燒腦的解謎體驗,buff疊加讓文明在步履間重生。

  縱觀全國,“文博熱度”居高不下。故宮博物院以“數字故宮”打破時空界限,帶動北京中軸線文旅熱潮;敦煌“數字藏經洞”中,觀眾化身守護人,在虛擬洞窟中觸摸千年經卷;三星堆博物館憑青銅神樹與縱目面具驚艷世界,帶火川蜀考古研學之旅;當河南博物院以蓮鶴方壺為靈感的雪糕在舌尖融化,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教科書……

  在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史自強看來,“博物館熱”折射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愈發深入人心,更是社會公眾對精品文化消費需求不斷上漲的必然結果。

  博物館如城市的DNA密碼庫,鐫刻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基因。當沉睡的文物與現代生活深情對話,文化傳承便跳出了展櫃,融入城市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博物館+”催生城市新文旅

  博物館火了,城市如何接住這“潑天的流量”?

  博物館+研學、博物館+遊戲、博物館+夜遊……從單一展覽到多元業態,“博物館+”模式正在重構文化消費新生態,努力推動文化流量轉變為城市“留量”。

  記者注意到,博物館體驗與餐飲、購物、娛樂等消費場景的有機結合,有力地帶動周邊商圈發展。

  在鄭州東大街車流之下,一座規模宏大的商代早期王都遺跡靜靜沉睡;地表之上,由城墻、綠地、遊園、廣場及博物館等構成的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然與城市肌理、人文氣息深度交融。

  在這裡,文博資源與城市發展關聯尤為密切,城市就成了一座超脫二維平面、跳出方寸空間的“全域博物館”。

  緊臨商代城墻遺址的阜民裏文化街區,正上演著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奇妙蛻變。一側是有著3600年曆史的古老城墻,另一側是經過改造後充滿時尚氣息的街區。

  鄭州建中商城文化旅遊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凱告訴記者,目前阜民裏入駐的商戶中,餐飲類佔40%,休閒、文藝類佔40%,剩下的20%為純藝術屬性的非遺、美術等業態。“2025年‘五一’假期,阜民裏共迎來29萬餘名遊客”。

  博物館所蘊含的能量正不斷釋放,為城市發展注入文化新動能,催生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

  古都安陽,以殷墟博物館為核心的殷墟景區同樣在博物館的帶動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該景區由殷墟遺址、殷墟博物館、《洹溯·大邑商》演藝以及殷墟考古文旅小鎮深度融合形成,今年上半年共接待遊客187萬人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評價:“殷墟博物館整體建設走在全國博物館前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考古文物+文旅’的成功範例。”

  “遊客可以打卡遺址和博物館,也可以觀賞演藝、逛街購物、品嘗美食,沉浸式演藝《洹溯·大邑商》、數字婦好XR體驗等由殷墟衍生出來的體驗項目深受年輕人歡迎。”殷墟景區品牌宣傳部負責人李晨陽介紹。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安陽市在城區新建多個遊客服務中心,優化公共交通線路,顯著提升了城區公共服務水準。

  洛陽博物館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許多年輕女性身著漢服,與朋友一起去見洛陽“姐妹花”。這對“姐妹花”是北魏彩繪陶牽手女俑,頭梳雙髻、飾以花鈿、頰點硃砂、並肩而立,與面帶笑容、“比心”拍照的遊客構成一幅動人的畫面。

  該博物館文創團隊敏銳捕捉到這股文化熱潮。他們以陶俑牽手動作為靈感,開發出“閨蜜同行”系列盲盒:6個不同髮型服飾的Q版陶俑,可兩兩組合成牽手造型,附贈北魏紋樣書籤和閨蜜契約卡。更巧妙的是盲盒隱藏款設計——當兩個特定款陶俑牽手時,底座會亮起微光,寓意“千年緣分,一觸即燃”。這款售價99元的文創産品,在“五一”假期創下單日銷售破萬的紀錄。

  開封也在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路徑。與開封博物館相對的大河希爾頓逸林酒店,將宋代皇城設計理念與宣紙、造紙術、活字印刷等元素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濃郁本地特色又兼具國際服務水準的居停空間。酒店內,無論是裝飾著宋代書畫複製品、擺放著宋代風格傢具的主題房間,還是提供宋代美食主題餐飲的餐廳,都讓遊客沉浸在宋代文化氛圍之中。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立新認為,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的核心載體,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傳承方面,更體現在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帶動。通過植入新業態、催生新項目,博物館能夠有效串聯起旅遊、餐飲、住宿、娛樂等多個産業,形成強大的産業集群效應。

  “館城共生”激活城市動能

  一座博物館,能産生多大的能量?

  從故宮博物院到上海博物館,再到三星堆博物館……近年來,“一個博物館帶火一座城”的案例屢見不鮮。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的旅遊功能日益突出,正在為城市發展提供持續的文化動力與經濟動能。

  以上海博物館為例,去年7月19日推出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成為一場現象級的文化盛宴。截至目前,這場展覽吸引了260多萬人次打卡,創下了全球文物展覽單個文物收費展參觀人數最高紀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業內人士認為,這場大展為國內其他博物館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它的成功主要源於博物館在展覽內容策劃、觀眾體驗設計、宣傳推廣等方面下了大功夫,首創“博物館奇‘喵’夜”,讓觀眾可以帶寵物觀展;採用文博展覽與城市聯動的方式,比如聯動黃浦江遊輪、東航“機票+門票”等,打造海陸空看展新場景,帶動了4億元文創營收和超200億元城市綜合消費,也使博物館真正成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全國,北京、西安、洛陽、南京、成都等30余個城市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目標,將博物館建設放在與城市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謀劃。河南作為文物大省,博物館資源得天獨厚,如何通過創新路徑,讓博物館深度融入文旅融合、公共服務、産業升級等多維發展進程,更好賦能城市更新發展,成為當下亟待探討的重要課題。

  讓博物館成為城市鮮明的文化符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漫步洛陽的大街小巷,一抬頭,或許就會和一座博物館不期而遇。

  “目前,洛陽已建成開放112家博物館、紀念館,它們不僅是城市的文化地標,更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引擎。”洛陽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曉軍説。2022年以來,洛陽提出全力打造“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通過規模化、集群化、特色化的路徑重構城市文化生態,“博物館經濟”已成為洛陽轉型的新動能之一。數據顯示,2024年,洛陽全市博物館文創銷售額突破2億元,同比增長125%。

  當前,鄭州晉陞博物館“百館之城”,博物館數量超110家。鄭州市提出要實施“數字博物館”等項目,積極探索利用公共空間開展數字劇場、演繹劇場、劇本殺等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文物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為實現從博物館“一日遊”向城市“深度遊”的轉變,2024年,全省博物館共舉辦各類展覽2700多個,多次推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等主題研學路線、旅遊産品,吸引遊客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延長停留時間。

  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只是目標之一。博物館要想續寫“文博熱”,還應該實現細分領域的精耕細作,立足本土文化,在“精、特、新”三個字上做足文章。在徐河建看來,博物館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尤其要對館藏文物、歷史故事、文化符號等進行梳理,提煉代表性符號和元素,通過跨界融合,將文物元素植入現代生活場景,實現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重釋放。

  在城市發展與博物館建設齊頭並進的過程中,找到並梳理文化産業與城市發展中其他重要領域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是有效增強整體效能的關鍵一環。

  未來,河南的博物館應繼續探索創新,在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中,創造更多可能,讓文化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讓文化以多元時尚的生活方式走進千家萬戶。(記者 溫小娟 郭歌 曹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