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絲絳抱古城 綠水潤開封
2025-08-12 09:05:31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原標題:絲絳抱古城 綠水潤開封(四水映綠 豫見兩山)

絲絳抱古城 綠水潤開封

開封禦河風景如畫。開封市委宣傳部供圖

絲絳抱古城 綠水潤開封

  北宋張擇端筆下,汴河波光粼粼,舳艫相接;兩岸市肆喧囂,人煙輻輳,好一派繁華勝景。

  今朝開封城內,流淌的已不是汴河舊模樣,而是如碧玉絲絳般環抱古城的“一渠六河”。

  立秋時節,記者漫步開封古城,切身感受這條蜿蜒流淌在城市肌理中的28.6公里新水脈,看水流浸潤處,悄然重塑古都的生態基底、文化表情與民生溫度。

  8月7日,晨霧如紗未褪盡,開封東護城河畔的留芳園已甦醒。站在拱橋上俯瞰,微風輕拂,河水清澈碧綠,泛起層層漣漪。作為開封市“一渠六河”工程的主要水系之一,通過歷代人工疏浚與自然河道變遷,這條歷史悠久的河流滿載著黃河之韻靜靜流淌,記錄著城市發展脈動。

  開封市一渠六河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瀟涵,長在城墻邊,東護城河見證了他從孩童嬉水到職場奮鬥的成長歷程。“沿河漫步觀景,岸上健身享綠,都在家門口。”看著眼前一改往日污水橫流、雜草叢生舊面貌,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水系已然成形,楊瀟涵臉上洋溢著自豪。

  開封自古水系發達,一城宋韻,半城水景,素有“北方水城”美譽。而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城鎮化推進,護城河沿岸遍佈小作坊和棚戶區,導致河道淤積、水系不暢,污染嚴重、水體黑臭,成為影響群眾生活幸福、制約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水瓶頸”。

  開封人骨子裏的倔強,也如奔涌東去的黃河水,用生生不息的風骨守護懸河之側的古都千年不絕,也激勵著這座城市果斷掀起一場“治水”攻堅戰——“一渠六河”工程全面開建,通過從西幹渠引黃河水入黑崗口調蓄水庫,連通北、東、西、南護城河及利汴河,注入惠濟河後,一路向東匯入淮河,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該工程貫通黃河、淮河兩大流域,串聯老城新區河湖,實現內外水系連通、生態平衡,惠及百姓。”站在開封水系總體規劃圖前,開封市水利局二級調研員馬紹君打開了話匣子。

  作為“一渠六河”工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馬紹君談起那段歲月滿是感慨。一邊是水清岸綠、還河於民的美好願景,一邊是現實中繞不過去的重重困難和挑戰。“難,確實難!工程正好處於開封古城墻四週,居民區、商戶、企業密集,徵收難題複雜程度遠超預期。”馬紹君記憶猶新。

  幫群眾排憂解難——黨員幹部組建工作專班,晝夜不停為群眾講解政策,很多人練成了“啞嗓子”“跑腿冠軍”。短短兩個多月,便完成了2200多戶、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徵收任務。

  治污攻堅不鬆懈——短期內封堵排污口、暗涵,完成截污納管;克服施工、融資困難,優化設計,引入PPP模式……

  化難點為支點,啃下硬骨頭,2020年4月30日,歷經近4年艱苦施工,“一渠六河”工程全線通水,180萬立方米黃河水一路歡騰奔流,流淌進開封百姓心間,這場城市水系的“透析手術”最終順利完成。

  水韻靈動,古城煥新。清晨的澗水河水利樞紐引閘口,黃河水順流而下,經過生態濾池等層層“關卡”,濁流變清波,緩緩淌入城區河道。6.3公里外的包公湖景區,水生態管理員身穿橙色救生衣、劃著小船巡河,水下藻類生長狀況、河面潔凈程度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經過近年來的水岸同治,環城濱水風景綠道串起城門、公園及綠色濱水岸線,城河一體景觀帶打造“15分鐘生活圈”,讓百姓樂享“推窗見綠、漫步親水”的愜意生活。

  生態“好水”攪動文旅“春水”。白天,漫步岸邊,一河一主題、一廊一故事、一段一景觀,黃河文化的厚重、宋韻文化的靈動因水而可感可觸;入夜,行船于禦河,包公祠、天波楊府、龍亭等景點的絕美風光盡收眼底,清明上河園景區水上項目、《大宋·東京夢華》實景演出,在燈火之中秒變“國風賽博夜景”,年輕人扛著相機就來蹲出片機位……

  天藍水碧映汴梁。傳世長卷《清明上河圖》定格了昔日汴京水運鼎盛的一瞬,而今日的水潤汴梁,則是一幅流動的、生長的、充滿生機的當代長卷。汴河帆影,已化作碧波清流與盈盈笑意,映照在開封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答卷中。(記者 龔硯慶 王平 王淑美 見習記者 郭秋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