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踐行“兩山”理念 繪就河南生態新畫卷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
鄭州蝶湖森林公園。
洛陽老君山風光。
安陽鄉村美景。
青頭潛鴨。
紅腹錦雞。
黃河河南段美景。
晨曦初照,黃河新安段的粼粼波光之上,幾隻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寶級貴客——黑鸛,正優雅地涉水覓食,為母親河平添一抹靈動的生機。這幅躍動在黃河岸邊的生態圖景,正是河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以充滿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20年間,河南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之以恒加強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堅,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推動生態強省建設,交出了一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答卷。
向污染出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8月11日,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會商中心大屏上,全省各地空氣品質指數實時顯現,“綠色”佔據了半壁江山。
“未來一週,河南空氣品質都以優良和良為主,藍天是主旋律。”該中心首席預報專家王玲玲如是説。
這片藍天來之不易。在中國版圖上,河南地處中原,三面環山的自然稟賦導致靜溫逆溫現象頻發,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再加上長期粗放式發展,高耗能企業佔比高,結構性污染突出,公路交通污染排放嚴重,生態環境的底子並不好。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全國部署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南聞令而動。
由省委書記、省長任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雙組長”;《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相繼印發……2020年年底,我省9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步入“十四五”時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向縱深推進。隨著《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推動生態環境品質穩定向好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相繼出臺,新一輪生態環境保衛戰在中原大地打響。
突出大氣污染防治這個重中之重——
河南省印發《河南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河南省2025年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嚴控臭氧污染,狠抓秸稈禁燒,抓好結構優化升級等重點治理專項攻堅,加強執法監管,堅持不懈攻堅克難,分秒必搶、微克必爭……
今年以來,河南大氣各項主要指標同比大幅度改善,截至7月底,PM2.5濃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優良天數140.2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數1.9天,同比減少4.7天。與2017年相比,2024年河南省PM2.5濃度下降25.1%,優良天數增加27天,重污染天數減少9.4天。實現空氣常新、藍天常在。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鍛長板,開展美麗幸福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制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信陽南灣水庫、安陽安陽河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補短板,實施河南省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補短板行動,全面開展1030條河湖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國家考核我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列入國家整治清單的10條縣級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地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再現碧水長流、魚翔淺底。
紮實做好土壤污染防治——
實施河南省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安陽、新鄉、濟源示範區完成全域土壤污染溯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村環境持續改善,全省1788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管控)率達到48%,治理農村黑臭水體1199條,守護田園相依、凈土常在。
保障江河戰略有力實施——
“凈水入黃河”工程落地實施,“清廢”行動有序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整治,2024年,黃河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佔比90.9%,2020年以來,黃河干流(河南段)水質持續穩定保持Ⅱ類;推進完成丹江口水庫入庫入河500個排污口分類整治,修訂完善15條重要入庫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應急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取水口及總幹渠河南出境水質穩定達Ⅱ類及以上。
生態改善,“稀客”常臨。“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鄧州市湍河國家濕地公園;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從新鄉到南陽,都留下曼妙身影;三門峽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棲息越冬的白天鵝數以萬計;開封、新鄉等地黃河灘區,前來越冬的大鴇數量穩定在350多只。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中原大地鋪展。
向綠色邁進——發展保護相得益彰
初秋,鶴壁市沿淇公園微風送爽,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市民遊人信步其間。很難想像,這曾是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
鶴壁因煤而興,也飽受著資源型城市的困擾。資源枯竭、産業衰退、環境污染等問題,讓鶴壁人民深刻警醒。
痛定思痛,鶴壁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煤炭産業佔比由90%以上下降為10%左右,高新技術産業佔比提高至55%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佔比連續3年居全省第二位;在實施砂石骨料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促進重型貨車新能源升級,重點行業大宗物料實現100%清潔運輸,推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煤城”變“美城”。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新時代的河南正不斷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産業全面綠色轉型——
通過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分級審批目錄,嚴把環境準入關口,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不斷淘汰落後低效産能,升級傳統産業集群。“十四五”以來,河南淘汰落後煤電機組近200萬千瓦,退出落後低效産能474台(套),完成112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165個傳統産業集群升級改造,推動包括鋼鐵和水泥熟料等超低排放在內的5500余家企業實施污染深度治理;完成清潔取暖58.6萬餘戶,在全國率先完成35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和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率先建成並投入使用電能煙葉烤房32903座、食用菌“雙改”企業337家,鄭州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實現清零和洛陽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基本清零。
綠色交通加快實施——
“十四五”以來,全省共建成鐵路專用線5條,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21.8萬輛,新能源車總量達210余萬輛。目前,全省煤炭行業清潔運輸比例達96.1%,公共領域新能源推廣,城市公交車新能源比例達98.5%、計程車達62.4%、環衛車達52.2%。
“雙碳”工作有序推進——
117家發電企業和179家非電企業完成碳排放核查,104家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首次全部按期足額完成年度履約、履約完成率100%。2024年,全省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覆蓋率85.6%,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208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裝機佔比突破50%。傳統産業持續推進節能降碳,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消費空間不斷拓展。
環保産業不斷壯大——
城發環境、中原環保躋身中國環境企業50強;週口的節能低碳鍋爐、康寧特的脫硫脫硝治理、奧瑞環保的監測設備等産品走在全國前列;2024年,河南節能環保産業産值達到2860億元,比上年增長5.5%。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日益完善——
在全省劃定1145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完成“1+1+4+18+N”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控體系建設;全面建成“三線一單”綜合信息應用平臺管理端和應用端,實現了“三線一單”成果數據的集中管理、動態更新、智慧研判和信息共享,截至目前訪問量超過14萬次。
如今的河南,經濟“含綠量”顯著提升,高品質發展起勢良好。
向價值轉化——青山金山雙向奔赴
“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考察調研時強調。
荒坡變綠坡,綠坡變金坡。牢記囑託,光山油茶種植的道路越走越寬。2024年,全縣油茶挂果面積18.7萬畝,2025年,全縣油茶綜合産值預計達10億元;司馬光油茶園成為生態景區,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目前,河南已建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7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9個,省級生態縣45個。其中,既有山區縣,也有平原縣,既有農業大縣,也有工業強縣,涵蓋了不同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定位的地區。
“可以説,河南已基本形成了點面結合、廣泛分佈的創建格局,有效促進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整體提升。並依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探索出三種具有河南特色的生態價值轉化模式。”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傑如是説。
一是“點綠成金”——
在生態環境本底較好、特色産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以發展“生態+”産業、推動新業態融合和打造生態品牌為主要抓手,打造特色生態品牌,創新生態産品價值産業化實現的路徑,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直接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高品質發展優勢。
如欒川,依託當地優質的生態資源,傳統工礦業地區成功轉型旅遊勝地,不僅打造出老君山、重渡溝等網紅景區,亦有“欒川印象”品牌遠近聞名。
二是“守綠換金”——
在生態功能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地區,以守護“綠水青山”為核心,依託重要的生態功能,通過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橫向生態補償等政策機制,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
如泌陽,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加大廢棄礦山治理和泌陽河治理,開展夏南牛産業循環發展,讓一座山帶富一方民,一條河帶活一座城,一頭牛拉動一條鏈。
三是“綠色資本”——
在生態環境優良、生態資源豐富、區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能力較強地區,運用綠色價值的金融化、資本化手段,將生態資源股權化、債券化、基金化,盤活生態資源,實現金融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如新縣,立足自然環境和古村人文歷史優勢,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注入,鼓勵農民入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打造“自然資源+文化古韻+鄉村旅遊”的鄉村振興模式,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勝勢。
……
二十年風雨兼程,二十年碩果盈枝。河南的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完全能夠琴瑟和鳴,相得益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週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之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兩山’理念,聚焦‘兩高四著力’,堅決扛起生態大省責任,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築牢生態根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表示。(“豫見兩山”學習小組 本版圖片均由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