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
2025-08-15 13:41: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仝瑞勤責編:蔣碩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五彩田園織錦繡

五彩田園織錦繡

  晨霧漸散,曉光初綻。在信陽市浉河區的田壟山間,特色産業興農的熱力撲面而來。

  茶人俯身查看夏秋茶抽梢的長勢,果農巧手剪下綴滿枝頭的鮮果,冷鏈車在蔬菜基地滿載待發,直播間裏的農貨飛出了深山……一片葉、一樹果、一筐菜,將山水茶鄉的豐饒盛景轉化為富民強區的振興答卷。

  “從7月開園,葡萄一直能採摘到11月!”在十三里橋鄉的嚴海採摘園,負責人陶良平從藤蔓間鑽了出來。旺季一到,自駕前來體驗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僅葡萄這一項,年景好時,園子就能進賬近10萬元。

  無獨有偶,在吳家店鎮吳店村裕民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們手腳不停,動作麻利地采收、裝筐菠菜。一筐筐新鮮飽滿的“綠翡翠”,轉眼間便登上了冷鏈車,奔向700公里外的蘇州。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菠菜搭乘蘇信合作快車

菠菜搭乘“蘇信合作”快車

  “搭上‘蘇信合作’的快車了!”該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社長陳友文笑言。這個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建立起“基地直採+訂單種植”模式,推動蘇州農産品直供示範基地項目落地,讓“養在深閨”的綠色農産品,駛入了更廣闊的市場。

  立足資源稟賦,浉河區著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精心繪製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藍圖:在沿淮區域的吳家店鎮、遊河鎮發展起蔬菜、瓜果、食用菌和中藥材等高效種植農業;在107國道兩旁的柳林鄉、東雙河鎮培育起以林果採摘為主的休閒度假産業;在環南灣湖的董家河鎮、浉河港鎮、十三里橋鄉、譚家河鄉放大茶特色優勢,拓展茶旅一二三産業鏈條,打造百里茶廊風情觀光帶;在信應路兩側的十三里橋鄉及湖東部分區域形成了以小雜果、水産養殖為主的特色農業,打造環城體驗採摘帶……一條條不斷集聚的産業鏈,富了鄉親,美了鄉村,也甜了日子。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碩果纍纍農人樂

碩果纍纍農人樂

  在浉河港鎮郝家衝村,村民葉建晴在自家的餐館裏分揀著新到的山貨,他算了一筆賬:“我們村以前單純賣茶葉鮮葉,大夥兒一年收入不過三五萬元;現在農家樂開了起來,城裏人經常來喝茶、吃農家飯,收入翻了好幾番!”

  “我們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聯合攻關,把茶樹的花蕾、花朵、花粉都變成了可以換錢的‘産品’。”在譚家河鄉大別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的展廳裏,董事長華遠貴拿起茶面膜介紹道。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茶香再添“科技味”

茶香再添“科技味”

  曾經“一葉獨秀”,而今“葉葉生金”,全産業鏈發展的新模式已遍開浉河。作為“信陽毛尖”的原産地和核心區,該區不斷調整優化茶産品結構,先後開發生産信陽紅茶、信陽觀音、黑茶、白茶等新茶類,持續推進茶葉精深加工,豐富茶葉産品及衍生品,提升市場附加值;同時依託茶園、茶山和茶農,打造品質民宿,豐富茶旅産品供給,形成“民宿+茶園+休閒+購物+信陽養生菜”融合發展模式,讓“小茶葉”走出發展“大路徑”。

  乘著新質生産力的東風,浉河大地上破“土”而出的“土特産”,紛紛變成了拉動人氣的“流量密碼”。

  在東雙河鎮周廟村,“90後”姑娘諶巧舉著手機,將鏡頭對準了工作臺上瑩白如雪的蠶絲被。直播間裏,不少客戶連連刷屏:“巧妹,我就信你這實誠勁兒!”“我要一條2斤的蠶絲被,再加5盒桑葉茶、3盒桑葚幹!”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無人機運輸

無人機運輸

  螢幕這頭的訂單還在增長,那頭無人機的銀翼已穿雲而來。春茶生産期間,浉河區則通過聚焦“無人機物流+電商直播+智慧倉儲”三大領域,採用“政府引導+企業聯動+技術賦能”模式,實現茶葉從採摘、加工到全國寄遞的全鏈條配送數字化管理。

  路子越“蹚”越寬,産業越做越“活”。如今,浉河區正以綠色發展、品牌發展、特色發展為引領,立足特色産業優勢,初步形成了以“四帶八産業”建設為載體,把種植結構調整、特色産業發展、農業全産業鏈打造、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等相結合,因地制宜推動産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發展動力。(文/圖 徐銘)

信陽市浉河區:茶鄉“蹚”出幸福路 産業“鏈”起共富經_fororder_魚躍人歡好“豐”景

魚躍人歡好“豐”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