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南陽社旗周莊村:“小茶社”蹚出鄉村治理“新路子”
2025-08-22 13:48:59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蔣碩

  日前,在南陽市社旗縣大馮營鎮周莊村玉蘭茶社裏,十幾張桌子邊上坐滿了村民。他們聽著豫劇《朝陽溝》,喝著大碗茶,下棋聊天,其樂融融。

  這座由鄉賢陳濤自費籌建的玉蘭茶社,自2023年開張以來,已成為撬動鄉村治理的“精神地標”,用一碗清茶“泡”開了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

  “鄰裡糾紛、婆媳矛盾,沒有一碗茶解決不了的事。”91歲的村民周金科搖著蒲扇説。2024年村民宋江雲和張英因耕地邊界鬧得不可開交,村幹部特意安排倆人經常在茶社“偶遇”。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你拉拉、我勸勸,聊“六尺巷”的禮讓典故,講“遠親不如近鄰”的和諧美好,大家喝著茶回憶起互相幫襯的往事,最終各讓一步達成和解。

  類似的場景在茶社不斷上演:劉芬家的婆媳矛盾通過茶社活動冰釋前嫌,周、王兩家的宅基地糾紛在茶香中達成共識……“茶社成了矛盾化解的‘一道防線’。”村黨支部書記周江濤感慨道。

  茶社的妙用不只是調解糾紛。2024年秋,村裏拿到溝渠治理款後,立即在茶社召開“板凳會議”。連續多天,村民們邊喝茶邊討論,最終敲定“先治理農田主幹渠,再整修支流毛渠”的分步實施方案。施工期間,村民還自發組成監督隊,確保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這種“茶桌議事”的模式幾乎每天都在周莊村上演。下午的“民情茶話會”和睦鄰裡關係、收集群眾建議,重大事項的“專題茶敘”注重集思廣益、凝聚集體智慧。村民們議論的話題,既有推進移風易俗的“好辦法”,也有修建文化設施的“金點子”,更有發展産業的“致富經”。陳濤正是在茶社閒聊中發現商機,牽頭成立電商合作社,把村民們種出來的紅薯、芝麻葉、艾草和生産的粉條、玉米糝、香包等賣向全國。

  每週五夜幕降臨,茶社燈籠高挂,變身“文化夜市”。村衛生所醫生在這裡開健康講座、教太極和八段錦,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在這裡宣講政策、誦讀經典,還有喜歡文藝的村民亮嗓子來一段小曲兒、展身段跳幾曲廣場舞……這種茶社+文化”的模式,見證了周莊村連續舉辦12屆農民文化節和多屆端午詩會的文化自信,“文化周莊不是夢”的願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過去農閒時打麻將,現在喝茶解難題、學技術。”周江濤對小茶社的大作用津津樂道,“在這裡聊‘家事’、議‘公事’,聊出了和諧共榮的‘和美鄉村’,打通了村民自治的‘微循環’。”

  如今的周莊村,在茶社文化浸潤下,茶社飄香處盡顯文明新風:女子工坊成功入選國家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加工製作的非遺香包等産品登上全國非遺品牌大會展臺;村子獲得“南陽市十大文明村鎮”“河南省文化産業特色鄉村”“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鄉村”“河南省巧媳婦創業就業示範基地”等榮譽,2025年又拿到了“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暮色中的玉蘭茶社,玉蘭樹上懸挂的“熱茶能化心頭雪 細雨可潤陌上春”的對聯在燈籠映照下格外醒目。村民們捧著茶碗,商量著中秋國慶晚會的文藝節目,蟬鳴聲裏傳來的陣陣歡笑,正譜寫著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文 王小軍 申鴻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