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
2025-09-28 11:13: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晴責編:蔣碩

  紅旗漫卷大別山,丹心澎湃映紅城。9月27日,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廣場火熱開賽。這場賽事將厚重的紅色歷史與蓬勃的體育精神巧妙融合,讓信仰與活力在大別山革命老區交相輝映。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暖場表演3(王麗君 攝)

暖場表演 攝影 王麗君

  開幕式上,精彩的暖場表演輪番上演,《歌唱祖國》的嘹亮歌聲響徹英雄山畔。在激昂的號角聲中,全場熱情被瞬間點燃,一場融合紅色文化與體育競技的盛會正式拉開序幕。

  此次運動會以“傳承紅色基因 共築體育夢想”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河南省及鄂豫皖紅色聯盟的33支代表隊、300余名運動員齊聚紅城。他們與千余名體育愛好者、當地群眾一同,在比賽中沉浸式體驗“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的盎然生機。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活動現場(焦漢平 攝)

活動現場 攝影 焦漢平

  賽事不僅人氣高漲,項目設計也別具匠心。四大特色挑戰項目將革命精神融入體育競技之中:“支援前線”模擬戰時物資運送,隊員們肩挑物資奔跑,重現軍民同心保家國的熱血場景;“披荊斬棘”設置多重障礙,每一次跨越都復刻著革命先輩突破封鎖的無畏;“前仆後繼”以擔架運送“傷員”穿越障礙,在緊迫節奏中還原戰火裏搶救戰友的擔當;“薪火相傳”則要求隊員們手舉象徵紅色精神的旗幟同心協力衝過終點,將團結協作的精神內核融入每一步奔跑。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支援前線”競賽現場2(王麗君 攝)

“支援前線”競賽現場 攝影 王麗君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前赴後繼”競賽現場1(焦漢平 攝)

“前赴後繼”競賽現場 攝影 焦漢平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披荊斬棘”競賽現場(焦漢平 攝)

“披荊斬棘”競賽現場 攝影 焦漢平

  “在當年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戰士們都能挑著扁擔翻雪山、過草地。今天我們比賽,也絕不能‘掉鏈子’。”參賽選手劉琳感慨道。

  賽場上拼搏的身影,仿佛帶人們重回那段崢嶸歲月。而賽場之外,熱烈的氛圍同樣感染著每一個人。掌聲與吶喊此起彼伏,紅色精神在競技中煥發新的活力。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為隊友加油鼓勁(王麗君 攝)

場外觀眾為隊友加油鼓勁 攝影 王麗君

  紅色精神的傳承,遠不止于賽場之內。在鄂豫皖蘇區將帥館前,同步舉辦的紅色體育文化展通過歷史圖片與文獻,生動呈現新縣體育事業的發展軌跡,吸引了眾多選手與遊客駐足觀看。

  作為賽事舉辦地,新縣與紅色體育淵源深厚。早在1932年,這裡就舉辦了鄂豫皖蘇區首屆體育運動會,吹響了“鍛鍊工農體魄、服務革命戰爭”的號角。如今,體育已成為新縣推動文旅融合、激發縣域經濟的重要引擎。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薪火相傳”項目完賽後,選手們打卡拍照(王麗君 攝)

選手們打卡拍照 攝影 王麗君

  秉持“體育為民、體育惠民、體育興城”的理念,新縣不斷夯實體育設施基礎——500公里登山步道蜿蜒山間,大別山體育公園點綴城區,鄉村健身工程全面覆蓋,“十五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同時,通過“體育+旅遊”“體育+康養”等創新模式,新縣持續打造中國山地速降聯賽、紅色半程馬拉松等品牌賽事,多次獲評中國體育旅遊目的地。

  體育賦能發展,文旅開拓新局。2024年,新縣共接待遊客近14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94.09億元。賽事經濟、康養産業、民宿業態蓬勃發展,老區人民真正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體育飯”。

2025年河南省紅色運動會在信陽市新縣火熱開賽_fororder_紅色首府定向賽起跑(王麗君 攝)

紅色首府定向賽起跑 攝影 王麗君

  此外,運動會期間還推出紅色首府定向賽、紅色體育座談會、“冠軍榮光 閃耀校園”活動、登將軍山等特色項目,通過“賽事+文化+教育”的多元模式,讓參與者在運動中感受歷史,在互動中傳承精神,全方位體驗紅色體育的深厚魅力。(文 聶建武 王麗君 黃珊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