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國潮出圈帶動消費擴圈
2025-10-14 09:22:30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國潮出圈帶動消費擴圈

10月7日,遊客們在河南博物院的文創區域內選購文創産品。

國潮出圈帶動消費擴圈

10月6日,小朋友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的亳都·新象文化商業街區裏,體驗非遺拓銅技藝。

  遊景點,身穿馬面裙、漢服等中式服飾,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頭好”;逛商場,國潮市集、經典國貨吸引年輕消費者扎堆;看博物館,非遺體驗區、文創産品區,都是人頭攢動……

  這個國慶假期,各類彰顯中式審美的消費現象引人注目,國潮正滲入諸多消費細分領域,成為引領消費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

  國潮消費“熱”起來

  10月6日,位於鄭州市管城回族區的亳都·新象文化商業街區,遊人如織。

  作為華中地區的首店,國潮品牌“華人青年”店舖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光顧。步入店內,天花板上的龍圖騰、店裏的盤龍柱,處處體現著河南獨有的文化元素。

  展示臺上,幾件專門為河南消費者設計的“定制款”服裝和折扇飾品抓人眼球。華人青年品牌創始人王鵬介紹,T恤和折扇上印著的甲骨文圖案來自鄭州商城遺址的一片牛肋骨上。他們的設計師選取這個商代最具代表性的甲骨文做了産品的設計,在國慶開業期間限量發售,引發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來鄭州開設華中首店,王鵬和他的設計團隊對如何體現河南的文化元素做足了功課。“濮陽發掘過中華第一龍,殷墟也發掘過一些龍形的器具,我們就把這些龍的元素融入店內的裝飾細節中。”王鵬坦言,作為一直以漢字和龍作為主要設計元素的國潮服飾品牌,來鄭州開店,“有回家的感覺”“有一種歸屬感”。

  這種傳統文化元素與潮流服裝的結合,深得年輕人的喜愛,不少網友在網店上這幾款商品下留言:“這個配色太經典了,好看到爆,滿滿的厚重感但又不乏朝氣與活力!”“將圖騰的昂揚、漢字的筋骨藏進針腳,讓傳統不止于陳列,更成為能‘動起來’的生活態度。”……

  國潮産業成“潮”,主要推動力來自年輕消費者。這個國慶假期,主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國潮服裝增長14.1%。而2025年1月1日至4月29日,以新中式為代表的國潮服飾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20%。此外,據統計,目前國潮國貨消費者中,95後、00後人群佔據了八成以上的份額,其中00後消費者佔比接近六成。

  此前,中國青年報社發佈的《2024年度青年國潮品牌強國觀察報告》顯示,如果産品融入國潮元素,78.9%的受訪青年會更有購買意願。

  在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化學者王海燕看來,近年來,“國潮”的興起與繁榮是文化自信、媒體賦能與價值消費三重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王海燕表示,從文化層面看,年輕一代尤其是Z世代擁有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這種“文化自信”是“國潮”風行的心理基礎。他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現代化的審美創意和創新表達,在參與式的實踐中重構青年對於傳統文化的內在認同和活態傳承。

  從傳播層面看,互聯網與社交媒體賦能是國潮興起的核心引擎。演算法技術通過精準推送,將國潮元素高效觸達青年群體;而短視頻等則構建了沉浸式互動的傳播場景,通過UGC共創和社交“種草”,實現傳播的快速破圈和持續發酵。

  在消費層面,當下的消費已超越物質需求,升級為價值認同和情感體驗的投射。國潮産品以其獨特的文化符號和個性化的設計,滿足了人們對品質、審美與情感價值的複合需求。

  非遺文創“潮”起來

  10月7日下午,臨近閉館時間,河南博物院200多平方米的文創區依舊熱鬧非凡,不少剛參觀完的遊客意猶未盡,在2000多種文創産品的海洋裏流連忘返。

  “這竟然跟剛看過的文物同款,拿這喝啤酒老有排面了!”一位來自上海的年輕人招呼同伴,幾個人對饕餮紋方杯的文創産品愛不釋手,最終歡歡喜喜將其納入囊中。

  這裡不僅有常見的文具、書籤、冰箱貼,還有許多獨創的文物修復大師、考古盲盒、文創玩具等,河南博物院還打造了專屬的文創品牌——“豫來遇潮”,吸引眾多年輕消費者“把博物館帶回家”。

  有博物館愛好者表示:“以前的博物館和其他旅遊景點並沒有太大區別,就是隔著欄杆參觀,總覺得跟普通人有一段距離,甚至有一點‘高冷’。現在,博物館也有了更年輕化的表達方式,讓中原文化以更加潮流、更加鮮活、更加時尚的形式,‘帶得走、記得住’。”

  在河南非遺美學館,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組團來體驗非遺的魅力。在非遺皮影戲的幕布前,《西遊記》的戲碼引得孩子們目不轉睛,笑聲陣陣。孩子們還可以自編自導劇情,自己動手讓皮影人物活起來,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很多孩子愛不釋手;在太極拳交互體驗展區,孩子們站在指定區域內,就可以跟著螢幕上的提示,一招一式地開始有趣的太極拳互動遊戲;在木版年畫區域,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印刷古樸的木版年畫……

  該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原文化積澱深厚,非遺種類繁多。近些年來,新一代的非遺傳承人大膽創新,開發出許多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非遺産品,這些以中原地域文化為靈感的漆器、陶瓷、木版年畫等,將傳統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讓遊客有了沉浸式消費的新體驗。

  長紅之路如何“走”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開發時尚國潮産品,推出彰顯中國審美、中國風格的時尚穿戴、家居、潮玩、運動、電子設備等産品,推動在服裝、箱包、珠寶、美粧、玩具等領域開發聯名款文創産品,打造國貨潮牌、潮品。

  前不久發佈的《中國國潮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産業前景研判報告》顯示,我國國潮産業市場規模呈現加速擴容態勢。2018年,我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達到1.23萬億元,2024年增長到2.29萬億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

  但在國潮興起,引領消費新風潮的同時,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非遺、國潮領域還面臨不少的挑戰,比如産品同質化、創新不足等。

  業內專家認為,解決創新不足的關鍵,是要形成一個“傳承—創新—市場”的閉環,讓年輕人從“看熱鬧”變成“動手做”,讓非遺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和文化認同的方式,並構建起從體驗到消費的完整鏈條,讓年輕人為非遺買單,從而為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河南作為傳統文化積澱豐厚的地區,如何讓非遺、國潮更好地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長紅之路”?文化學者王海燕也十分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

  他認為,首先,要強化數智賦能與場景創新。當前的不足在於非遺與生産生活脫節、與科技融合度較低。應利用AR/VR/MR等技術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將非遺嵌入景區、商圈等線下空間,並通過短視頻、直播等線上渠道拓寬展示展演邊界。

  其次,推動跨界融合與産品創新。破解“有文化缺創意”的困境。鼓勵非遺與影視、遊戲、時尚品牌聯名合作,開發兼具傳統美學與現代實用性的文創産品。

  王海燕還建議,構建品牌矩陣與傳播體系。依託“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四大文化IP,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建立起更廣泛的符號認同、價值認同。(記者 翁韜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