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2025-10-29 10:12:44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原標題:“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開封綜保區內的外貿商品通關“出海”。開封海關供圖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開封海關工作人員對轄區出口危化品進行查驗。開封海關供圖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中聯重科生産車間的工人正在加緊生産訂單産品。企業供圖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奇瑞捷途整裝車間內,工人正在檢查剛下線的SUV。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 攝

看不見的“港口” 忙不停的出口 “開封製造”的全球化拼圖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辦公區域外景。自貿區開封片區供圖

  10月22日,四台中聯重科拖拉機在開封綜合保稅區完成報關手續,正式啟程發往阿聯酋,為當地重大項目提供高效裝備支持。與此同時,河南汴歐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蘇鑫,正與俄羅斯客商敲定前來開封考察的具體行程。此前,在廣交會上,該公司憑藉一款“極寒版”卡車攬獲20個國家的訂單,成交金額達1.8億元。

  10月27日,記者從開封海關獲悉,今年前三季度,開封外貿進出口總值160.6億元,同比增長8.2%,連續6個月居全省第6位,處於全省第一方陣。實際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達363家,同比增長12.7%,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拖拉機、文化産品出口成績亮眼。

  隨著自貿試驗區2.0版和聯動創新區加快建設,開封綜保區、開封國際陸港先後投用,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跨境電商産業園相繼建成,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成功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成功創建,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累計探索推出220項改革創新經驗,持續激發古都的開放活力。

  事例與數據互相印證,不沿邊不靠海的開封,成功打破地理桎梏,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融入全球市場。開封的突破,也折射出河南整體開放格局的深化:越來越多像開封這樣的內陸城市走向世界,各地開放動能被進一步激發,在全省範圍內構建起更具韌性與活力的外貿生態。

  産業出海的創新圖景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在開封綜合保稅區內,集裝箱卡車穿梭不息,不同品類的“開封製造”正整裝待發,直達世界各地。這已是開封持續擴大高水準開放的鮮明標識。

  作為開封外貿的“龍頭”力量,汽車製造領域的出海成果亮眼。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裏,剛下線的SUV經過檢測後,即將通過“7×24小時”無感通關模式發往阿聯酋、沙特等60余個國家。今年前三季度,捷途汽車出口達91.9億元,貿易夥伴較去年增加21個。河南星辰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的廠區內,改裝完成的車輛排列整齊,這家新興企業今年出口額已突破億元,目前正忙著兌現來自全球的訂單。

  食品領域的“開封味道”在國際市場飄香。在河南省麗星億源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將封裝完畢的酸辣粉裝箱,這些承載著“中原味道”的酸辣粉,正沿著“一帶一路”遠銷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成為海外市場的暢銷單品。

  借助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平臺,文化領域同樣在開封外貿中綻放奪目光彩。今年前三季度,開封市文化産品進出口3.2億元,增長超5倍,位列全省第二位。

  文化産品出口的突破,得益於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持。開封海關制定《支持開封文化貿易十條措施》,設置文化藝術品“專用通道”,落實稅收優惠,推動保稅展示交易便利化;開封為文化産品提供了鑒定、評估、確權等一站式服務,讓汴繡、蘭考樂器、官瓷等産品走出去;依託中部地區首個藝術品保稅倉,今年出口手繪作品1.2億元。

  而在河南中聯重科智慧農機有限責任公司廠區,搭載高端混動技術的大馬力拖拉機正陸續出廠,這些“農業神器”已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河南千里機械有限公司出口手動播種機等農業機械,在海外農田裏展現“中國智造”的實力。開封市農機産業實現高端混動和日常農業生産應有盡有,糧食機械出口實現農業延鏈補鏈,共同打造農業強省。

  傳統與現代交織,重工業與輕工業並舉,既有打破技術壟斷的高端製造,也有承載文化記憶的特色産品,更有貼近民生的食品加工。多元産業集群的協同發力,讓開封出口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政策服務的雙重驅動

  “以前覺得內陸城市做外貿難,既缺港口優勢,又不懂國際規則,直到海關的‘靶向服務’幫我們打通了堵點。”河南星辰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史衛星道出了眾多開封外貿企業的心聲。作為開封外貿出口的“壓艙石”,汽車産業存在對通關、物流時效要求較高的情況。

  針對這一困境,開封海關關長李曉蕓帶隊深入車間調研,面對面答疑解惑,推廣“7×24小時”預約通關、“兩步申報”等便利化政策,手把手指導企業優化出口流程。這種“上門服務”的模式,讓企業快速掌握政策紅利。開封海關推動“外貿一件事”,幫助企業了解外貿各項流程;實施“一企一策”,針對河南中聯重科智慧農機有限責任公司制定“一票多車”、加工貿易方案。今年前三季度,開封市汽車出口額達95.4億元,同比增長46.8%,出口規模穩居全省第二,其中改裝車企業出口額3.4億元,實現了河南省汽車産業改裝車領域延鏈補鏈的首次突破。

  政策創新的力度,決定了産業出海的速度。自從海關推出了“一票多車”政策,中聯重科等農機企業的運輸痛點被徹底解決了。

  “原來運拖拉機,得好幾輛車湊齊了才能報關,卡口排隊要大半天。現在單車就能進出,太方便了!”河南中聯重科智慧農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孫培莖説,車輛通過卡口時“無感通車”,一票業務縮短通關時間1至3天,這種精準破解痛點的政策設計,讓農機出口得以快速增長。

  “以前不懂國外標準,貨物因農殘超標被退運,損失不小。”河南省麗星億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蔣波説,針對企業曾因農殘超標、標簽不合規導致貨物被退運的遭遇,開封海關安排專人梳理目標市場標準,指導企業用印尼語標注標簽、明確塑膠包裝回收代碼、申請HALAL清真認證。同時,通過AEO認證培育、出口農食産品“綠色通道”、推行“遠程視頻查檢”和預約查檢、證書“雲簽發”“日清零”等舉措,實現出口産品“即報即審、隨需隨簽”。

  今年前三季度,開封海關累計簽發原産地證書1541份,助力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約530萬美元,其中RCEP原産地證書減免關稅64.5萬美元,大幅降低了“中原味道”的出口成本。

  更深層次的支撐來自開放平臺的能級躍升。2025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開封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與開封綜保區形成“雙輪驅動”的開放新格局。依託RCEP等自貿協定,開封深化與東盟、日韓、非洲等市場的合作,通過“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實現單票價值5000元以內B2C商品“秒級通關”,通關時間縮短50%以上。

  在跨境電商的助力下,開封市依託綜保區、自貿試驗區、經開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載體,構築了汽車及零部件、儀器儀錶、農副食品、家居等開放融合的“跨境電商+産業帶”生態體系。如今,跨境電商已成為開封市推動高水準開放、外貿穩步增長和産業升級的新平臺。

  中原製造的全球佈局

  開封的出海實踐恰是“河南製造”揚帆遠航的縮影。在鄭州,智慧手機生産線日夜不停,全球每七部手機中就有一部“鄭州造”;在洛陽,中信重工的大型礦山裝備遠銷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許昌,發製品佔據全球發製品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南陽,防爆電機産品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這些各具特色的産業集群,與開封的汽車、酸辣粉、文創、農機、大蒜等産品共同構成了河南外貿的“多極支撐”。

  這些成功出海的“河南製造”背後,都有著相似的成功邏輯。就像開封海關推出的“靶向服務”一樣,全省各地都在探索符合本地産業特點的幫扶政策。鄭州海關為智慧手機企業量身定制的通關模式,許昌為發製品企業搭建的跨境電商平臺,南陽為防爆電機企業提供的技術標準認證服務,這些精準施策共同構築起河南外貿高品質發展的堅實基礎。

  放眼未來,河南製造正在全球産業鏈中尋找新定位。從開封的“極寒版”皮卡打破技術壟斷,到鄭州智慧手機參與全球競爭,從許昌發製品引領時尚潮流,到開封酸辣粉征服海外味蕾,河南企業正從“製造”向“智造”轉型,從“跟跑”向“並跑”甚至“領跑”跨越。

  這種轉型不僅體現在産品升級上,更體現在出海模式的創新中。開封海關落實“問題清零”機制,及時回應企業問題;開封市推進“外貿數據下縣區”,與縣區攜手共同推進外貿發展;同步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破零”行動,為開封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正如開封這座內陸城市通過精準定位實現突破一樣,河南各地都在立足自身優勢,打造特色出口産業集群。這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格局,讓“河南製造”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力。

  從開封的産業實踐到全省的多元佈局,從單品突破到産業鏈升級,河南外貿正邁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幅中原製造揚帆出海的全景圖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産品暢銷海外,更是一個內陸大省突破地理限制、主動融入全球市場的進取與智慧。這份進取,正是新時代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密碼,這份智慧,為中西部地區融入全球産業鏈提供了真實可鑒的“河南經驗”。(記者 龔硯慶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青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