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豫排”能打又會玩 賽事經濟含金量還在上升
2025-11-04 09:19:18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豫排”能打又會玩 賽事經濟含金量還在上升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聯賽平頂山隊主場的龍獅表演。 本版圖片除供圖外均為河南日報記者 黃暉 攝

“豫排”能打又會玩 賽事經濟含金量還在上升

豫排聯賽賽場外的“中原排場文旅市集”。

“豫排”能打又會玩 賽事經濟含金量還在上升

來到鄭州隊主場的洛陽“唐宮小姐姐”和武術表演。

“豫排”能打又會玩 賽事經濟含金量還在上升

2025“一帶一路”國家駐華使節自行車系列賽(鄭州航空港站)。 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供圖

  10月的最後一天,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聯賽(以下簡稱“豫排聯賽”)全明星對抗賽現場,中國女排原主教練郎平、奧運冠軍朱婷的現身,將本輪賽事推上又一個高潮。競賽時間之外,“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非遺文化展演連番上演。

  “豫排”不斷出圈,是近年來賽事經濟火熱的一個縮影。從奧運會的宏大敘事,到登山、跑步、游泳、騎行等全民健身群像,一場體育賽事的背後,是經濟發展、社會面貌、文化景象等全方位的變遷。

  在全國上下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背景下,體育經濟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1

  老家河南啟動自己的“超級聯賽”

  進入10月份,豫排聯賽八強爭霸如火如荼。

  作為豫排聯賽運營單位,豫健(河南)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豫排聯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分區賽于9月22日結束。截至11月2日,第二階段比賽仍在進行,鄭州隊一場未負穩居榜首,此後的排名分別為航空港區隊、洛陽隊、開封龍亭隊、新鄉南太行隊、週口隊、平頂山隊、商丘科迪花木蘭隊。

  “相比較第一階段而言,進入八強排位階段的城市戰隊水準較高,比賽也會更加激烈。”該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聯賽更加精彩,除了常規比賽之外,承辦方還組織了奧運冠軍朱婷及河南省女排外援參與的U12青少年排球表演賽、由八強戰隊組成的全明星隊與河南省女排青年隊的對抗表演賽等。

  在此前豫排聯賽新聞發佈會上,朱婷表示:“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聯賽,其實就是辦給排球愛好者的一場大Party,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進來,感受排球的快樂和魅力。”

  如朱婷所言,豫排聯賽既是競技體育,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綜合文商旅盛宴,一場以賽事經濟拉動消費潛力釋放的具體實踐,不僅“能打”,還要“會玩”。

  作為河南省為大力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與文旅融合而打造的重點賽事,豫排聯賽以“一球一賽場,一城一故鄉”為主題,在保障聯賽順利開展的前提下,以賽事為載體,積極探索“賽事+文旅”“賽事+消費”等辦賽新模式。

  賽場上,本土文化元素連番上演。在商丘賽區,青少年演員唱起豫劇《花木蘭》選段;申鳳梅親傳弟子申小梅演繹越調經典《老子》片段;在開封賽區,舞蹈、歌曲盡展大宋風華;鄭州隊與洛陽隊的比賽中,洛陽的“漢服啦啦隊”和唐代風格演出格外吸引眼球……

  賽場外,盤扣技藝、葫蘆烙畫、古法香囊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琳琅滿目。據統計,各賽區分別在賽場週邊組織了50余場次“排場”市集,集文旅推介、非遺展示、地方美食品鑒、老字號商品銷售和聯賽創意産品售賣于一體的攤位近千個,吸引大批群眾和遊客參與。

  值得關注的是,賽事與文旅形成了雙向促進。一方面,跟著賽事去旅遊,各地積極推出精品文旅線路。第二階段各參賽隊伍所在城市推出“八強巡禮,一城一故鄉”精品旅遊線路,涵蓋探秘尋根之旅、千年窯火非遺之旅等,充分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通過文旅帶動觀賽,各地推出看聯賽免門票等優惠活動,持豫排聯賽核銷門票可享受消費減免。截至目前,全省共計287家景區、酒店、餐飲商家等參與活動,其中包含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芒碭山旅遊區、太昊伏羲陵文化旅遊區等百餘家A級旅遊景區。

  2

  多點開花 河南錨定賽事經濟

  不僅僅是豫排聯賽,賽事經濟,在河南已蔚然成風。

  今年8月,被稱為“鄭BA”的2025年鄭州市籃球聯賽、被稱為“鄭超”的2025年鄭州市足球聯賽先後啟動。

  “鄭BA”開展“賽事進商圈”,將部分比賽設置在大型商業綜合體內,推出“籃球主題美食街”及專屬消費優惠,覆蓋餐飲、酒店等200余家商戶,實現“觀賽+購物+餐飲”一站式體驗。單場平均吸引觀眾超3000人次,帶動周邊商業營業額顯著提升。“鄭超”結合16個區縣的文化特色,聯合本地餐飲品牌推出“足球嘉年華”主題夜市和“諸侯套餐”,以“賽事+夜市”延長消費鏈條、激活夜間經濟,為市民和球迷打造沉浸式的觀賽體驗。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趙恒康介紹,此次籃球、足球賽事創新採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辦賽模式,深度融合“體育+商業+文化+旅遊”元素,旨在打造以賽促健、以賽興文、以賽促産、以賽惠城的典範。

  在此之前,河洛大地則通過乒乓球掀起全民健身熱潮。近年來,“洛陽球王”乒乓球爭霸賽的名氣越叫越響:2023年吸引8100名選手參賽,2024年共舉辦7620場次比賽,2025年第一賽季決賽中,30%的選手來自市域乃至省域以外。據統計,3年來,超4000名異地選手奔赴洛陽,直接拉動了交通、住宿、餐飲、景區消費。

  體育不僅是事業,更是産業。洛陽市體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趙永劍介紹,洛陽體育産業總規模佔GDP比重達2.3%,從業人數超30.5萬人,年均體育消費額達120億元。

  在鄭州航空港區,騎行比賽接連舉辦。從2025“一帶一路”國家駐華使節自行車系列賽,到“行走是吾鄉”2025年河南省自行車公開賽,雙鶴湖中央公園已舉辦多場自行車賽,逐步形成“體育+生態+科技”的特色賽事IP,雙鶴湖科創走廊品牌越叫越響。

  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賽事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推動民心相通、促進開放合作的橋梁。未來將打造更多國際化品牌活動,助力“空中絲路”建設。

  更具代表性的還有各地競相舉辦的馬拉松,鄭州馬拉松、搖滾馬拉松洛陽站、安陽馬拉松、民權申甘林帶生態馬拉松等明星賽事遍地開花。以鄭州馬拉松為例,2024年共有近4萬名選手參與,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方面直接經濟收入超1億元。

  3

  全國競“超” 從北京奧運會到村BA

  體育對公眾的影響,從來不只是運動本身。從競技體育的宏大敘事,到群眾體育的全民狂歡,一場體育賽事的背後,是經濟發展、社會面貌、文化景象等全方位的變遷。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為集體意志的集中釋放,這場盛會不僅讓全民對體育産業的關注、對體育經濟的興趣以及對體育精神的共鳴達到空前高度,更對我國的經濟、文化、國際關係帶來深遠影響。

  2023年起,“村BA”“村超”的風吹遍全國,無數人返回鄉村,帶動農村地區産業振興和面貌更新,成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另一個窗口。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超”起來了。“蘇超”最先出圈,“川超”“湘超”“粵超”“蒙超”此起彼伏。

  賽場上,運動員拼盡全力贏球,網絡上,網友們也拼盡全力“造梗”。“蘇超”中,“十三太保”互相不服,在相愛相殺中進一步增進互動。“湘超”賽場上,“十三個充電寶”合力戰長沙,“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刷屏社交平臺。

  場內外互動間,消費活力帶起來了。

  在江蘇,據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發佈的《“蘇超”消費跟蹤調研報告》,95.9%的觀眾産生了門票外的消費,65.9%的觀眾表示本次行程支出超出預期;外地觀眾家庭整個行程花費普遍在1000—2000元區間。國家體育總局發佈消息稱,“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380億元。

  在山東,今年上半年,山東舉辦500人以上賽事739場,帶來直接經濟效益46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113億元。

  4

  賽事經濟 從“網紅”變“長紅”

  在全國上下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背景下,體育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2024年,《關於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的通知》發佈,為商圈聚人氣,為景區添活力,推動體育與商業的深度融合。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強化體育的經濟價值,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賽事,推動體育産業總規模超7萬億元。

  河南亦有新動作。今年5月,《河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印發,明確提出“做大體育消費”。作為國家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城市,鄭州將對經國際組織授權的高水準賽事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補貼,對全國性賽事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補貼,對自主品牌賽事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補貼。

  “競賽表演業是體育産業的重要內容,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廣,對促進消費、擴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髮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告訴記者,如今,體育不僅是一場單純的競技比賽,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狂歡,一個多元融合的載體,河南通過探索“賽事+文旅”“賽事+商業”“賽事+消費”等新模式,可打造“賽事觀看+文化體驗+文旅消費”的商業模式閉環,進而創造新場景、激活新消費。

  “體育賽事拉動經濟增長,在於以賽事流量為入口,通過場景融合、産業聯動、價值延伸實現‘從流量經濟向留量經濟、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參與’的轉化。”豫健(河南)體育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豫排聯賽仍在火熱進行中,已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辦賽模式。下一步,要持續深挖豫排聯賽自身商業價值,與更多特色IP互動打卡,實現跨界資源整合,相互吸粉引流;建立完善商務運營體系,發揮“票根經濟”效應,構建具備商業閉環的産業合作模式,有效實現“賽事+”與文、商、旅跨界融合,促進賽事經濟從“網紅”變成“長紅”。(河南日報財經全媒體中心 出品 河南日報財經全媒體中心記者 程帥星 段偉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