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眾籌平臺堅持純公益難以運營 發展冷熱不均路在何方?
2016-12-14 11:04:07  |  來源:金羊網  |  編輯:許煬

  “朋友圈刷下來,全是我同學的求助信息,點進去看是輕鬆籌的連結,我也捐了10元。”廣州的張先生近日在輕鬆籌上捐了錢,但他的心情卻並不輕鬆。這些平臺到底可不可靠,接受誰的監管?一堆問題找不到答案。

  其實類似“輕鬆籌”的籌款平臺都可以統稱為大病眾籌平臺,是公益眾籌平臺的一種,目前主要作為個人求助信息發佈平臺。但是,記者也了解到,大病眾籌平臺雖然越來越受關注,但行業發展卻遇到冷熱不均的尷尬,熱門平臺很熱,但也有平臺停運的消息傳來,關於盈利模式和行業監管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個領域該如何良性發展?

  A

  成長

  11月各平臺籌款近5000萬

  上月底,在廣州讀書的李同學因重症肺部感染而住進重症監護室,每天上萬元的醫療費讓他的家瀕臨破碎。無奈之下,他的家人在一個名為“愛心籌”的眾籌平臺上發起求助,兩天時間裏,15余萬元的愛心款從四面匯來,減輕了家庭負擔。

  去年10月,來自清遠的女孩黃榮梅被確診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置換骨髓的費用高達數十萬元。當時除了社會好心人士的捐助以外,黃家人還在一款名為“病友幫”的大病眾籌平臺上發佈了個人求助信息,不久就募得善款1.2萬元。

  遇到大病,目前人們可以選擇的求助方式越來越多,大病眾籌平臺正是其中之一。“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醫保可以報銷,也可以申請醫療救助或相關基金,但是家人的病需要立即用錢,來不及等待申請救助或基金的流程走完。”有家屬直言不諱,選擇大病眾籌就是希望立馬有資金到手,病人能夠得到及時醫治。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公益眾籌平臺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據專業諮詢公司發佈的《2016年11月份眾籌行業發展月報》最新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8家公益眾籌平臺。僅11月,在這些公益眾籌平臺上眾籌成功的項目數就達到達1576個,成功項目籌資金額達為0.49億元,吸引了376.25萬人次參與。

  不過,在眾籌行業內縱向看來,公益眾籌平臺的發展仍屬小眾,比起獎勵眾籌、非公開股權融資等眾籌平臺動輒幾百個的數量來説,公益眾籌平臺發展速度算不上迅猛。

  B

  差異

  有的發展火熱,有的遇到困難

  但是,即使在如此小體量的新興領域中,各平臺的發展都處於冷熱不均的狀態。

  一方面,以輕鬆籌為代表,大病眾籌平臺發展火熱。據公開資料顯示,“輕鬆籌”在2015年有2.3萬多例醫療類個人救助項目發佈,籌款總額超過1.8億元。進入2016年,上半年大病救助項目就超過了4萬個。

  另一方面,有的公益眾籌平臺卻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此前被多家媒體廣泛引用的一個數據是,據《2016年10月份眾籌行業發展月報》統計,10月共有30家平台下線,其中專注做個人救助業務的“愛心籌”、“病友幫”兩家公益眾籌平臺宣佈停止運營。

  為什麼會出現停止運營的情況?

  “愛心籌”平臺在上文提到的月報出爐後發出聲明,稱平臺仍正常運營。記者12日登陸該平臺官方網站發現該平臺仍可以發起籌款。

  記者聯繫到“病友幫”CEO田園,他首先強調,病友幫的大病眾籌平臺並沒有停止運營,已更名為“螢火互助”繼續運營。但他坦言,大病眾籌平臺的行業生態的確面臨發展不均衡的狀況。

  田園介紹,“病友幫”及其運營公司因為投資人的投資方向進行策略性調整,于2016年11月1日暫停運營“病友幫”App及其包括的大病眾籌功能板塊。同時將大病籌款用戶尚未提取的善款一次性全部結清。不過僅僅過了一天,事情發生轉機,一位熱心公益人士“陳先生”找到“螢火互助”,提出要資助這個大病眾籌平臺繼續運營。於是在72小時內,該平臺人員、經費、技術優化、賬戶管理和辦公場地等問題全部解決,伺服器重啟,資金到位,平臺繼續運營。

  C

  難題

  平台資金投入大,僅靠資助難長久

  對“螢火互助”而言,這是個頗為戲劇化的轉機。但這一過程也暴露出大病眾籌平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如果沒有“陳先生”關鍵性的資助,或許一個大病眾籌平臺就倒下了。

  業內人士紛紛指出,説到底,現在大病眾籌平臺的發展問題還是盈利模式不明朗造成的。對於公眾而言,大病眾籌平臺只是一個個人求助的工具,但是對於平臺的運營者來説,人力和技術等都是實實在在的資金投入。

  “病友幫”此前想要做成一個綜合性的病友互助平臺,不僅有大病眾籌板塊,還設有病友交流板塊、尋醫問藥板塊等。但是從研發到停運,兩年半的時間,燒了3000萬元,平臺並沒有實質的收益。

  而根據媒體的報道,“輕鬆籌”的“造血能力”在於,除了大病救助的業務板塊以外,該公司還有嘗鮮預售、夢想清單等其他盈利性業務,因此其他業務能夠“供養”其公益性質的大病眾籌業務。此外,其大病眾籌平臺也要從籌集到的款項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以此維持平臺的運轉。

  相比之下,剛剛恢復運營的“螢火互助”則仍然堅持“純公益”運營模式,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個人可以在平臺上免費發佈求助信息。這樣一來,平臺運營只能靠著愛心人士的資助走下去。田園説,目前“螢火互助”不做推廣,將求助量維持在可控的範圍內,同時通過計算“慈善轉化率”(即資助一元能夠相應募捐到多少錢)向資助者反饋平臺運營效果。

  至於哪種模式能夠更長久地走下去,現在一切都還未知。

  D

  隱憂

  行業監管由誰來完成

  這是一個“朝陽行業”。就像羅爾事件所引發的一系列思考一樣:求助方式多元化和公眾捐款日常化之後,慈善行業的監管和規範化之路在何方?

  公眾普遍認為,《慈善法》出臺之後,大病眾籌行業會有所規範。但專家表示,這是一種典型的誤區。“公眾在大病眾籌平臺上求助屬於典型的個人求助行為,不受《慈善法》監管,而這些平臺只是一種互聯網工具,因此也不受《慈善法》影響。”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褚鎣認為,這些大病眾籌平臺與民政部指定的能夠與有公募資格的社會組織合作公募的13家網站有本質的區別,不存在受《慈善法》的約束。

  因此,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個行業無疑處於“灰色地帶”。現在輕鬆籌屬於公眾認知中最為規範和權威的大病眾籌平臺,其官網介紹,有一支100人的團隊在負責內容的審核;若項目屬實但舉報人仍對項目存疑,可申請退款。

  “螢火互助”也表示將會嚴格審核求助者的貧困和就診證明,至少一天之後才會將審核通過的信息發佈到平臺上。但其優點在於能夠隨時提現,用於緊急情況。

  當然,平臺也有受到《慈善法》出臺影響的方面。田園説,現在“螢火互助”是個人求助和公募雙通道,該平臺和廣東省公益恤孤促進會(下稱“恤孤會”)合作,如果選擇公募通道,籌集款項全部打到恤孤會賬戶。但是目前恤孤會仍處在申請公募資格的階段,因此這一通道何時繼續仍有待觀察。

  觀點

  做公益應提高“慈善效率”

  公眾為何會越來越多地選擇大病眾籌平臺來求助?田園認為,這涉及一個“慈善效率”的問題。傳統公益組織以“公平、正義”等作為慈善事業的首要考慮因素。但是互聯網時代,效率卻已經發展為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因素。“輕鬆籌”、“螢火互助”等平臺之所以能夠吸引公眾持續使用,就是因為其效率高,“今天籌款,明天就能提現”,相比傳統救助形式,自然有很大優勢。(記者 化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