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字彙票産品正式上線並完成了首筆交易,標誌著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核心業務真正落地應用。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曾表示,“區塊鏈技術是一項可選的技術,人民銀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區塊鏈應用技術”。據了解,浙商銀行已于去年末成功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字彙票平臺,具有在移動客戶端簽發、簽收、轉讓、買賣、兌付移動數字彙票的功能,並在區塊鏈平臺實現公開、安全記賬。
區別於傳統紙質與電子匯票,移動匯票通過採用區塊鏈技術,將以數字資産的方式進行存儲、交易,在區塊鏈系統內流通,不易丟失、無法篡改,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此外,紙質匯票電子化,有效解決了防偽、流通、遺失等問題。
浙商銀行信息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在商戶處實現首筆真實交易,將真正驗證區塊鏈技術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結算效率、實現安全互信等特質,從而彰顯區塊鏈在升級打造金融體系底層技術架構中的價值。
“我們研發正是充分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分佈式記賬的特點,以平臺提供信任,單節點完成交易確認,而不是利用銀行資信。”上述負責人還表示,未來其他銀行可快速接入和參與到這一業務中,並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天然清算等特性對資金進行實時清算,免去目前不同機構之間進行對賬的第三方信用、時間成本和資本耗用,有效提升清算效率。
據介紹,從區塊鏈項目地域分佈看,2015年美國投入佔比達80%以上,歐洲佔比10%左右,亞洲僅佔約4%。國際上,R3區塊鏈聯盟正在測試基於區塊鏈的國際跨境支付系統,花旗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而國內金融機構大多於2015年末開始關注研究區塊鏈技術,且處於各自為戰的局面。
目前,國內區塊鏈技術已從概念探討迅速發展至商業應用階段。然而,在區塊鏈應用金融的場景中,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形成多中心多節點的網絡,去中心化的結算和清算才有可能實現,金融資産才能流動。小額移動匯票簽發、流轉等只是浙商銀行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第一階段。(證券時報記者 裴晨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