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眾籌嗎?籌錢、籌人、籌産品……”號碼提示騷擾,在連續四次挂機之後,不勝其煩的深圳市燒麥網絡科技CEO老麥接通了電話,自動語音開始眾籌宣傳。
就在最近,他剛剛見到一撥操控眾籌的人,“明顯是一幫傳統土豪,幫智慧硬體公司墊資刷單,産品怎樣不管,磨具T0階段就可以上線。”老麥有些憤怒地在微博上寫下這些文字。
時隔一年,眾籌平臺刷單、造勢、博眼球的新聞仍然不絕於耳,而伴隨政策收緊和信任危機,眾籌平臺在過去的一年從狂熱變得冷卻。
謹慎選擇眾籌平臺
對於創業者而言,眾籌仍舊是新産品獲得曝光,更快接觸經銷商、渠道商、用戶等寶貴資源的重要渠道,只是他們對於眾籌平臺的選擇變得更為謹慎。
今年1月份,上海愛味電子科技CEO陳秀星帶著公司新研發設計的免洗榨汁機Juisir在Kickstarter眾籌平臺上發起眾籌,僅僅上線一週就獲得了150萬元的銷售額,並躋身Kickstarter最熱項目前十,成為當周Kickstarter業績表現最好的眾籌項目。
他所看重的是眾籌所帶來的資源,在此之前他們曾嘗試聯繫亞馬遜等渠道商,但作為新創品牌,“根本沒有人理你,發出去的郵件也都石沉大海”,通過CES和眾籌平臺兩個新産品曝光渠道,他們和亞馬遜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建立聯繫,並得以在亞馬遜兩個項目平臺上線新品,同時也獲得了潛在投資人的投資意願以及不同國家代理商的代理訴求。
Kickstarter被稱為眾籌網站的鼻祖,這個成立於美國紐約的眾籌平臺,主要通過公眾集資來支持和激勵創新性、創造性、創意性的活動。在選擇眾籌平臺前,陳秀星和團隊也做了很多分析、考量,最終選擇去國外平臺進行眾籌,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和美國眾籌平臺最大的區別在於國內眾籌平臺有很多水分,80%甚至90%都是刷出來的,曾經接觸過這部分渠道,水很深,不刷就不給流量,平臺也會要求你做到多少多少萬。”陳秀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刷單現象依舊存在
氛圍所致讓眾籌刷單變成迫不得已的行為,“如果做到100萬,可以曝光多少天,很多公司沒有這樣的流量和資源,就只能去買,而由於刷單現象普遍,受眾對於幾百萬元的銷售額已經麻木,為了獲得更多關注,不得不通過刷單製造更高的銷售額度。”一位曾經嘗試眾籌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時至今日,在淘寶上輸入“眾籌、流量”關鍵詞依舊有不少買家在從事京東、淘寶等眾籌平臺的刷單業務,業務內容包含UV、關注點讚、支持人數、支持金額、話題評論等。“京東眾籌65元就可以獲得1000關注+點讚+送20話題評論,淘寶眾籌130元,獲得1000喜歡,240元2000喜歡,580元5000喜歡,量大從優。”
“刷支持是增加眾籌産品人氣最好、最便捷的方法,只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系統會默認此産品為熱門産品,排名會靠前,自然就會增加曝光率迎來真實用戶,中國人購物都有從眾心理,大家一致認為很好,也會跟風購買,達到一定數量會直接衝首頁排行榜,這是真實流量的特大入口。”賣家一再強調刷支持的重要性。
“在Kickstarter上刷單會受到非常嚴格的懲罰,發現一單就會封停項目,而且Kickstarter綁定的信用卡只能購買一次,在Community一欄可以看到籌資用戶大致的分佈情況。”
在陳秀星看來,在Kickstarter上做眾籌更像“自生自滅”的狀態,“眾籌平臺只是一種公信力背書,露出只佔到20%,其他的80%需要自己去導流。一般情況下獲眾籌産品上線要想火爆,前期需要獲得一萬個以上真實用戶主動留給你郵箱,才能保證産品的熱點。”
形成利益共同體
為了獲得更好的眾籌效果,陳秀星所在的團隊進行了近三個月的眾籌預熱策劃,包括請美國團隊對産品的品牌調性、品牌定位進行再規劃,産品視頻故事線梳理、畫風的調整等等,以及網頁的搭建,在Facebook、Twitter上的推廣,尋求KOL、媒體的推薦曝光等等,“眾籌不再是自嗨,圍繞眾籌前後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成為産品曝光並獲得用戶真實反饋的機會。”陳秀星説道。
“沒有社群基礎,項目上線就是一個雞肋,還是要先從社群找到同好,找到支持者。通過眾籌讓大家共同經營一個項目,把大家的利益聯繫在一起。”宇共眾籌運營總監王鵬飛表示。“刷單畢竟是刷的,它不屬於你。”
不得不説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眾籌的品類、方式都有了新的演變。産品眾籌之外,股權眾籌、文化眾籌、公益眾籌等新的類目五花八門,國內最早的眾籌平臺也開始從硬體産品眾籌變為“智慧新品限時預購平臺”,直至現在也開始涉足藝術品領域,做起創投服務。京東眾籌也已經推進3.0階段,將眾籌變成了一個線上孵化平臺,擴大到商業模式的落地。
但任何創新都應遵循價值趨勢,“中國式眾籌還是要先解決信任,而解決信任的方式就是通過經營社群,群成員之間能夠成為利益的共同體。”王鵬飛表示。(邱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