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2017-03-24 14:33:17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李勝蘭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印度斯坦時報》記者李學華。 攝影:高宇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印度報業托拉斯(PTI)記者莫康達。攝影:高宇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高宇):3月23日上午,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北京舉辦新聞茶座,邀請多位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以“西藏文化保護”為主題與近百名中外記者進行交流。

  在回答香港記者關於海外藏人的文化向心力問題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鄭堆表示:“絕大部分藏族同胞都生活在中國藏區,藏族傳統文化的根在中國,只要根在這兒,就不會有文化向心力向外的趨勢。而且,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海外藏人的心是向著國內的,他們更看重的是藏族文化的根和傳統。”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鄭堆。攝影:高宇

  鄭堆還説,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西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就本著這一目的而成立的。30年來,藏研中心為藏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豐碩成果。例如,藏研中心出版的《大藏經》是存世《大藏經》中版本最全的,整個工程歷時18年;藏研中心花費14年完成出版的歷史巨著《西藏通史》將近900萬字,參與項目的學者多達90多位,這部巨著進一步證明了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對一些歪曲歷史的説法進行了澄清。目前,藏研中心正在進行一個很大的文化工程,計劃用15年時間整理出歷史上藏傳佛教高僧學者撰寫的文集。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醫藥研究所副所長仲格嘉。 攝影:高宇

  在回答記者有關西藏醫療衛生系統的提問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藏醫藥研究所副所長仲格嘉表示:“藏醫藥目前在國內發展特別迅速,可以説正在蓬勃發展。目前,國外對藏學關注度不斷提高,藏醫藥作為藏族文化中的文明之一,也得到了很多國外研究機構、醫療單位以及研究藏醫藥方面的私人的關注。”仲格嘉舉例説道,瑞士有一個藥廠專門生産傳統藏藥,在國外經行銷售;2010年拉丁美洲有一個中醫藥協會,組織了拉丁美洲研究中醫藥的學員,專門到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接受藏醫藥的培訓。與此同時,藏醫學的經典著作《四部醫典》已經被翻譯成俄文、德文、西班牙文出版。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廉湘民 攝影:高宇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科研業務辦公室主任李德成在回答記者關於西藏僧尼社會保障的問題時表示:“現在西藏自治區有僧侶46000多人,寺院1700多座,全藏區一共有15萬僧眾,3500多座廟宇。僧尼可以在寺院內按照宗教活動的要求,自由地學習修行,也可以去朝山、朝佛。在民生保障方面,西藏僧尼的生活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每名僧尼都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解除了駐寺僧尼的後顧之憂。有些僧尼還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另一方面,有些寺廟有門票、藏醫藥銷售等經營性收入,用於滿足僧尼自身的生活需要。此外,西藏政府重視寺廟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即便是偏遠地區的寺院,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

“西藏文化保護”新聞茶座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行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格桑卓瑪。攝影:高宇

  在談到西藏教育問題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的格桑卓瑪説道:“西藏現在實行的是15年義務教育,從學前三年一直到高中教育,有‘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政策。西藏以前的教育基礎非常薄弱,教育覆蓋率很低。現在,中小學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普及率已經達到99%以上。”

  格桑卓瑪表示,西藏現在已經初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包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同時,西藏也注重傳統技藝的傳承和人才培養,有些學校已經有傳統技藝的課程在教授。近年統計數據表明,在有關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政策滿意度的調查中,群眾對醫療和教育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