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家莊:傳承非遺“抬花杠
2017-06-15 09:24:32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李勝蘭

石家莊:傳承非遺“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抬花杠”傳承人耿志國在排練“抬花杠”。

  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抬花杠”是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的傳統表演項目,起源於隋唐年間,原來是在春節、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領隊的舞種,後來除了祭祀儀式外,也成為當地村民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 “抬花杠”杠長約四米,中間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龍畫鳳,抬著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僅用肩、頸、頭、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種動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時最少四抬、多則幾十抬花杠同場表演,要求團隊配合,表演難度較大。

  新華社發(蒲東峰 攝)

石家莊:傳承非遺“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村民郭夕賢在排練“抬花杠”。

  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抬花杠”是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的傳統表演項目,起源於隋唐年間,原來是在春節、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領隊的舞種,後來除了祭祀儀式外,也成為當地村民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 “抬花杠”杠長約四米,中間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龍畫鳳,抬著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僅用肩、頸、頭、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種動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時最少四抬、多則幾十抬花杠同場表演,要求團隊配合,表演難度較大。

  新華社發(蒲東峰 攝)

石家莊:傳承非遺“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鑼鼓隊給“抬花杠”表演伴奏。

  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抬花杠”是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的傳統表演項目,起源於隋唐年間,原來是在春節、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領隊的舞種,後來除了祭祀儀式外,也成為當地村民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 “抬花杠”杠長約四米,中間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龍畫鳳,抬著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僅用肩、頸、頭、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種動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時最少四抬、多則幾十抬花杠同場表演,要求團隊配合,表演難度較大。

  新華社發(蒲東峰 攝)

石家莊:傳承非遺“抬花杠

  6月14日,在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村民在排練“抬花杠”間隙休息。

  河北省省級非遺項目“抬花杠”是石家莊元氏縣東正村的傳統表演項目,起源於隋唐年間,原來是在春節、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領隊的舞種,後來除了祭祀儀式外,也成為當地村民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 “抬花杠”杠長約四米,中間的箱子重四五十斤,雕龍畫鳳,抬著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僅用肩、頸、頭、腰等部位控制,做出各種動作,需要十分默契,同時最少四抬、多則幾十抬花杠同場表演,要求團隊配合,表演難度較大。

  新華社發(蒲東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