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針對“現金貸”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亂象,專家建議,“現金貸”的存在具有一定合理性,對其治理不宜“一刀切”,應儘快明確監管部門,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監管政策,明確準入門檻、利率等業務紅線,既給予“現金貸”行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又逐漸將行業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説,實際上,業內也有不少平臺想好好做,將“現金貸”視為“事業”而非“暴利”,去年以來正在嘗試緩衝政策,比如設置滯納金“封頂政策”,對真正還不起的用戶適當減免利息,以及適當下調利率等。
“大家現在既期待又擔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説,一方面,期待政策落地,將損害行業健康發展的“劣幣”驅逐出去;另一方面又擔心政策“一刀切”。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説,“現金貸”滿足了部分人群的信貸剛性需求,是普惠金融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風險可控的低息“現金貸”而言,其存在是合理的。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專家巴曙松也曾表示,“現金貸”具有推進金融市場化、完善金融供給體系,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增加消費者選擇空間的社會價值,應適當給予生存及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現金貸”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問題,導致行業畸形發展,且帶來社會和金融風險。我國應儘快明確監管部門,促進監管政策落地,劃定監管紅線。
實際上,英美等國已出臺針對“現金貸”的政策約束,至少包括監管目標、監管範圍、準入機制、貸款要素限制、引導優化産品服務、建立監管報告機制六大方面,其監管原則主要是金額控制、費率控制和總負擔封頂,確保本息總額不會無限制增長。
薛洪言等專家表示,借鑒英美等國的經驗,我國對“現金貸”的監管政策至少應抓住三個要點。
一是要求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到位將有利於減少對消費者欺瞞和誘導,大多數借款人都不會選擇利率高得離譜的“現金貸”,打擊惡意欺詐行為和惡意高利貸行為也將更容易。
二是設定利率上限。由於“現金貸”的服務人群多是較為高危的次貸人群,如果將我國民間借貸36%的利率上限作為“現金貸”行業的紅線,“現金貸”行業或許將無法生存。因此,設定一個合理的利率上限,尋找企業利益、用戶利益和金融風險之間的“最大公約數”,這至關重要。例如,英國于2015年頒布新法規規定,所有貸款的利息和費用每天不得超過0.8%,年化利率不能超過200%。
三是禁止暴力催收。政策應明確規定,“現金貸”企業應杜絕上門催收,杜絕濫用借款人的隱私信息,以及威脅、誤導等催收方式,以電話、短信為主,必須做到文明催收,將催收流程化、透明化。
此外,專家還建議,“現金貸”行業亟待建立一個第三方行業組織,既能形成行業自律機制,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又能充當“上通下達”的窗口,減輕監管負擔。同時,全社會應大力建設基礎徵信體系,加強徵信資源共享,加強消費者金融知識教育和信用意識教育,讓更多的借款人了解借貸行為的責任與風險。(記者 周聞韜 趙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