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金協會秘書長陸書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應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2017-09-25 16:51:55  |  來源:金融時報  |  編輯:許煬

  9月2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2017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數字化技術發展正在對我國金融體系産生全方位、系統性影響,在解決普惠金融面臨的成本高、效率低、服務不均衡、商業不可持續等痛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數字普惠金融在業務模式、技術屬性、風險特徵等方面呈現出的新特點,也相繼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

  陸書春表示,這些風險和挑戰包括:一是金融、技術、網絡等多重風險疊加,使得風險識別難度更大、傳遞更快、波及面更廣;二是技術的複雜性和專業性使得一般的參與者不掌握相關的技術知識,對數字技術的風險及技術的安全性缺乏足夠認識,信息不對稱造成了數字鴻溝;三是對信息通訊設施、支付清算網絡、信用信息體系、風險監測體系等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數字普惠金融模式眾多、更迭快速以及跨界、混業等特點,也對監管的適應性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綜上所述,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普惠金融在優勢背後也聚集了一些風險,因此,因系統設施缺陷、技術安全漏洞、違規經營,抑或是以打著數字金融旗號、所謂創新引發的各種風險事件應該予以高度關注。”陸書春強調,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的提升。

  首先,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和防控能力,確保數字普惠金融能夠走實走穩。一方面,從業機構要嚴格遵守監管規定,明確自身的權利義務,正確處理好創新發展與風險防控的關係,兼顧安全與效率,不斷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注重利用數字技術改進監管流程和能力,建立産品測評、壓力測試、應用試點等管理機制,降低行業整體發生風險的概率,使創新帶來的風險處於可控、可管的範圍。

  其次,夯實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基礎,進一步完善支付清算、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體系,提升互聯互通程度,使普惠金融服務更加安全、可信、低成本地擴展到更廣泛的區域和群體。同時,依法合規使用傳統信貸數據,以及電子商務、網絡金融交易等新型數據,建立覆蓋更加廣泛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加快標準規範體系建設,提高數字普惠金融在服務要素、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合同文本等方面的標準化和規範化水準。

  最後,提升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打造數字普惠金融的良好發展環境。陸書春表示,要加強消費者教育,提高普通消費者的金融素質,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體系,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的標準和要求,通過安全簡單的操作介面和通俗易懂的産品説明等妥善解決“數字鴻溝”問題,避免産生新的金融不公平。另外,通過信息披露、産品登記、風險提示等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在此過程中,廣泛利用傳統媒體、數字媒體等渠道,實現普惠金融知識的普及和精準教育,提高消費者數字金融能力和素養。(記者張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