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魯敏談新作《奔月》 ——在生活煙火氣中 追求精神意義
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人民文學出版社、江蘇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魯敏長篇小説《奔月》研討會近日在中國作協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對魯敏這部長篇新作給予充分肯定。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魯敏説,《奔月》凝聚著自己對現代都市精神困境的思考,“某種意義上説,我們都想逃離這種‘複製式’的生活,去尋找‘另一個自我’,想在生活煙火氣中追求精神意義。”
《奔月》從一輛開往梵樂山的旅遊大巴意外墜崖展開:女主人公小六在這場事故中“消失”了,她的丈夫賀西南不相信她已死,開始尋找她的下落。與此同時,小六以無名之軀來到了完全陌生的小城烏鵲,遭遇各種沉淪起伏……一個小六不在場,一個小六在場;一個小六是舊我,一個小六是新我,故事就在這兩個時空中交替上演。
“現代城市生活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高度的複製性,生活中,你自己的一切,如專業、工作、伴侶、房産等,雖然都是你千方百計經營而來,但並不見得是我們人生中最恰如其分的選擇,説不定只是一種物質文明標準化之下的‘高度複製性’。”魯敏説,你和你的鄰人是一樣的,你和你的同事是一樣的,你和另一個城市的某人是一樣的,“你們家冰箱裏放著同一個牌子的花生醬,床頭櫃裏面是同一個牌子的內衣,女孩在美容院整成同樣的雙眼皮,孩子在上同樣的奧數培訓班……你過的不是你的生活,是高度複製下的模具式的生活。”
魯敏認為,人們對生活有著貪婪的、疲憊的、無邊無際的追求,但同時也被這種慾望所帶來的乏味、庸常、自我人格固化所層層禁錮,因此,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逃離”:網絡隱身、旅行、修行、跳槽、離婚、搬家、換城市、移民等等,“我們為什麼喜歡看穿越電影以及那些身份替換、時間扭曲的電影?我覺得是有寓意的一種逃離。”在魯敏眼裏,高度複製化的生活之下,這“逃離”幾乎是如影隨形地潛伏在每個人的內心渴望裏,“所以我想寫的就是這個現代都市的精神症候,以人對‘另一個自我’的可能性的探索來進行思考。”
寫作中,如何在生活的煙火氣與精神的超脫性之間騰挪?《奔月》採取了懸疑與誇張手法,有些通俗情節的設置,人物形象尤其是次要人物的戲劇互構也比較明顯,對此,魯敏解釋道:“我想用生活的煙火來包裹內核的超脫。文學不是空洞的理念宣泄,而應該在細膩、生動的社會生活中展開,在此基礎上追求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