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張家港市紀委嚴把準入、準出、責任三關確保扶貧資金“精準滴灌”、高效實用,切實保障貧困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把好“入口關”,精準甄別除“李鬼”。前置扶貧領域監督探頭,明確全市180個行政村(社區)村監委加強對貧困對象確定過程的監督。決策前村務監督員通過接待來訪、上門走訪等形式收集群眾意見,進行摸底調查,為監督“決策名單”提供依據;決策中出席村“兩委”會議,重點盯緊決策是否按照程式執行、討論過程是否民主、表決結果是否真實,對會議情況進行公示並如實記錄,對存在違反程式規定情況的進行及時指出並上報備案;決策後,對上報的貧困對象名單進行再認定,由扶貧專幹、村兩委領導簽字確認,村監委核實方可上報,層層明確責任,保證幫困名單的漏報、不重報、不錯報。
把好“準出關”,火眼金睛真脫貧。為確保扶貧對象精準、致貧原因搞準和扶貧措施搞實,根據蘇州市紀委下發的《關於對2017年市定扶貧救助對象脫貧和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達標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的通知》,市紀委聯合民政局、農委等部門組成扶貧惠農專項督查小組,對全市範圍內脫貧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等內容進行督察調研,對脫貧的市定扶貧救助對象名單進行核查;對脫貧的市定扶貧救助對象收入構成,脫貧數量與公佈數據進行核查,防止“賬面脫貧”“數字脫貧”。在監督檢查中發現虛假脫貧情況的,對相關黨委政府及部門落實精準脫貧的主體責任情況進行追責問責。
把好“責任關”,全程監管壓責任。為實現扶貧資金信息及時共享、互聯互通,研究開發了“張家港市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家庭經濟數據高度聚合的超級數據庫,並主動與蘇州市“陽光扶貧”APP系統對接,確定全市X人為幫扶責任人,要求按季度開展入戶、入村和項目走訪,一方面幫扶責任人對鎮村上報扶貧情況進行核準核實,另一方面通過分析APP採集錄入的動態信息,對幫扶責任人實時監督、跟蹤監管,倒逼幹部幫扶責任落地落實。在APP運用過程中,為防止落于形式化,市紀委還不定期抽查錄入信息,對錄入信息走訪率和準確率低、走訪時間趨同化的單位進行嚴肅問責,點名道姓通報,及時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