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大災保險讓種田大戶吃了“定心丸” 大災無大憂,農民放心種大田
1月下旬,50歲的泗洪縣石集鄉孫臺村種糧大戶劉賢宇收到人保財險泗洪支公司支付的9.918萬元理賠金。老劉種了2768畝水稻,2017年水稻拔節時,因遇持續高溫,秋收時畝均水稻産量不足450公斤,按照大災保險條款,經過農業部門測産,保險公司支付了這筆理賠金。老劉算了一下賬:拿到理賠款後,一茬稻子仍然略有收益。
保障程度高,向規模經營傾斜
劉賢宇説到的大災保險,是財政部于2017年夏季在13個糧食主産省推出的試點險種,目的在於提高適度規模種植的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的收益保障水準。江蘇省共有14個縣(市、區)進入試點。
跟已經推行多年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相比,大災保險有什麼不同呢?泗洪縣扶貧辦副主任劉懷陽介紹,政策性保險的保費較少,農民畝均自付只要2.25元,但保障水準也較低,糧食作物最高賠付為每畝550元。“對於零散種植的農戶來説,這種保險可以收回投入的農本。但對於大戶來説,即使得到最高賠付,也會虧本。”他説,因為除了投入的農本,種植大戶還要支付一筆土地流轉費,目前,泗洪縣的畝均土地流轉費普遍超過900元,而大災保險考慮到土地流轉費的投入。
按照財政部的部署,大災保險政策向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戶傾斜。結合本地實際,泗洪縣參加大災保險的農戶,種植面積須達到或超過50畝,每畝水稻保費44元,小麥和玉米保費40元,保費的70%由中央財政支付,30%由農民自付。水稻最高理賠額為每畝1100元,小麥和玉米的最高理賠額為1000元。
什麼情況下能獲得保險公司理賠呢?人保財險泗洪支公司總經理王衛説,泗洪縣前5年水稻平均畝産為500公斤,小麥和玉米平均畝産350公斤。如因雨雪、病蟲害、高溫、乾旱等原因,導致稻子畝産低於450公斤(含450公斤)、小麥和玉米畝産低於315公斤(含315公斤),保險公司就根據受災的實際情況給予賠付,受災程度由縣農委組織專家認定。
泗洪縣委副書記武聯告訴記者,全縣土地流轉率達58%,45萬畝耕地由931名大戶種植,2017年95%的大戶參加了大災保險,2018年初參加小麥大災保險的大戶更多。
露天産業,投保後心裏踏實
彭德軍是泗洪縣城頭鄉種糧大戶。2017年7月,他種的3700畝水稻全部參加了大災保險,一半是機插秧,一半是直播稻。稻子抽穗後他發現,直播稻田塊的稻穗有發黑現象,種了18年糧食的老彭意識到稻子得了稻曲病,趕緊報災。收穫前縣農委派人測産,直播稻田塊的畝産只有400公斤左右,保險公司支付了8萬多元理賠款。
“大災保險雖然個人每畝要出13.2元,但對於大戶來説,首先要考慮保本,然後再考慮賺錢,這個險種能讓我不賠錢。”彭德軍説,這麼多年來,他經歷過多次自然災害:2003年洪災,小麥産量只有幾十公斤,虧損嚴重;2015年水稻收穫季節,不僅陰雨連綿,還下雪,稻子歉收不説,黃粒米也超標嚴重,而常規的政策性保險賠付額有限,結果那年他又虧損了。所以,2017年縣裏推廣大災保險時,他毫不猶豫投了保。
45歲的劉松是泗洪縣石集鄉毛山村種糧大戶,種了4000多畝糧食。去年他種的2000畝水稻參加大災保險,今年4000畝小麥全部投了保。劉松説,農業是露天産業,不能有僥倖心理。“2014年小麥赤霉病嚴重,我種的麥子畝均損失400元;2015年稻子收穫時連續雨雪,畝均損失300元。那時候我就盼望著有大災保險這樣的險種。”他説,大災保險個人出的保費雖然多一點,其實也就是幾斤稻子錢,但投保後心裏就踏實多了。
量身定做,大戶有了“定心丸”
農民育種專家滕雲飛是沭陽縣青伊湖農場種糧大戶,流轉了1.4萬畝土地種糧,收穫的稻子一半做種子,一半賣到糧庫。2017年,他拿出7000畝水稻參加了大災保險,結果,絕大多數田塊産量正常,但有700畝稻子因稻瘟病減産嚴重,畝均只有350公斤左右,不久前,他拿到18.8萬元理賠款。“大災保險是為種糧大戶量身定做的險種。”滕雲飛説,去年繳納保費時,一下子拿出9萬多元,感覺有點心疼,可是,如今看到僅僅十分之一的田塊受災,就拿到這麼多理賠款,就明白過來了:這個險種真是國家給我們這些大戶的“定心丸”啊!
沭陽縣副縣長孫其泉説,大災保險把土地流轉費納入保障覆蓋範圍,加大了對種糧大戶的保護支持力度。前幾年的自然災害增強了農民的風險意識,所以,大災保險一經推出,種糧大戶參保非常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