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鄉村振興 讓農民分享發展紅利
2018-01-30 11:05:42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緊扣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鄉村振興,讓農民分享發展紅利

  鄉村振興是中央和江蘇省委的明確要求,江蘇省長吳政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推動城鄉建設高品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鄉村振興,站上新的歷史高度。緊扣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

  2018年建75個特色田園鄉村

  “中央將鄉村振興戰略放到重塑城鄉關係、城鄉融合發展的高度。”江蘇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主委、省住建廳廳長周嵐認為,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堅持改革創新,系統謀劃城鄉配套改革和農村內部改革,破除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有序流動,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分享改革發展紅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江蘇有基礎。“十二五”以來,我省以鄉村物質空間環境改善為觸媒,帶動社會資源流入鄉村,促進鄉村産業發展、鄉土文化傳承、生態保護修復、社會治理水準提高,取得超出預期的綜合效應,建設1000個以上省級美麗宜居村莊和1萬個以上市級美麗宜居村莊,並基本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高度呼應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江蘇省確定45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要“豐富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實踐內涵,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可複製能推廣的經驗”。2018年,江蘇省將分兩批啟動約75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

  産業興旺讓農民腰包鼓得快

  談到鄉村振興,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議,依據資源稟賦,優化産業佈局,發展特色産業。産業興則鄉村興,而産業興旺有許多“秘訣”。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讓省人大代表、海安縣縣長于立忠印象深刻。海安鼓勵家庭規模化養蠶,實現農戶增收、培育特色産業。2016年海安出口蠶絲5641萬美元,去年新增蠶業農場52家,4200多畝桑園支撐繭絲綢産業發展。

  土地流轉,集約發展高效農業,海安農民既有租金收入,還能去大棚打工。當地雅周鎮流轉土地2.88萬畝,招引68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獼猴桃、大棚番茄、精品蔬菜種植。下一步,海安將在打造品牌農産品、精品民宿、田園綜合體試點等方面繼續發力。

  鹽城市五星街道五星村位於鹽城在建的高鐵樞紐商圈,戶籍人口2800多人,外來居民7000多人。村裏發展實體經濟,村組集體固定資産達8.7億元,去年公共財政收入7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3.2萬元。省人大代表、五星村黨委書記孫維亞説,村黨委看到高鐵帶來的新機遇,對村級經濟發展、項目招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提升。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姚兆余提出,實施鄉村振興,必鬚髮展現代農業,不僅要改變農業産業結構,還需在農業技術革新上做文章,把最新的農業品種、農業機械和生産技術向農村推廣。發展現代農業,不僅要考慮江蘇糧食安全問題,還要對工商資本下鄉可能造成的問題,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和監管機制。

  保護好農民的生活共同體

  江蘇省人大代表、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黨委書記劉懷仁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注重保護鄉村傳統肌理、空間形態和傳統建築”,真是説到他心坎裏。甘港村注重挖掘村名村史、家風家訓、名人軼事,保護傳統建築,凝聚村民對村莊發展的自豪感、認同感。

  民革江蘇省委建議,組織“特色鄉村調查團”,對確有保留價值的古老村莊和特色古民居摸清底數,進行修復、改造和保護,發展旅遊休閒産業。

  姚兆余委員特別提醒,鄉村是農民的生活共同體,鄉村振興要注重把握鄉愁記憶和歷史文化底蘊,避免出現或加劇文化斷裂。要注重村落文化的繼承和保護,通過建立和完善文化設施,開展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這樣才能傳承鄉村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

  江蘇省住建部門將創新支持鄉村規劃建設發展的體制機制:擬建立完善鄉村工匠制度,建立鄉村工匠培養激勵機制;建立優秀規劃師、建築師下鄉服務鄉村機制,鼓勵鄉村建設“小而美”的精品工程;建立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設計師名錄,鼓勵地方推動建立鄉村設計師制度。

  鼓勵農民創新社會治理

  鄉村振興不但要發揮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導作用,更需激發基層和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和農民的主體意識,鼓勵“自下而上”的創新實踐。

  要更大力度地發揮農業特色品牌效應,以農業為基礎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和農戶品牌聯動發展的格局。聯動推進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統籌謀劃鄉村的綜合發展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政府必將加大對“三農”投入。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仁禾中衡諮詢集團董事長梁澤泉建議各村修編長期發展規劃,村幹部按規劃一屆接著一屆幹:統籌使用政策資金,把資金用在發展高效農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和精準扶貧等方面;對重大經濟事項,嚴格履行民主決策制度;用好黨群議事會等平臺,保障群眾知情權、決策權、建議權和監督權;建立村幹部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倒逼基層幹部規範作為;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準和賬務處理能力,確保涉農資金、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和惠農政策的有效落實。

  民革江蘇省委建議,要基於不同情況探索新的治理方法。培育和發展農村社會組織,完善農村社會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