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馬拉松 如何避免千“馬”一面
2018-01-31 15:02:56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7年增長50倍 賽事嚴重同質化 馬拉松,如何避免千“馬”一面

  1102場規模賽事,參與人次498萬,7年之內增長了50倍!這是中國田協近日公佈的《2017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的數據。不過,該報告也直言,國內馬拉松賽事同質化嚴重,各家都標榜最美賽道、最佳補給、最人性化服務,其實質卻是大同小異,國內馬拉松該如何邁過千“馬”一面這道坎?

  江蘇省競賽管理中心競賽一部部長張拴太,既是一位馬拉松賽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一名業餘馬拉松愛好者,他對馬拉松賽事的同質化有著深切的感受。張拴太説,馬拉松是一項對辦賽場地要求不高的賽事,這就意味著什麼地方都可以辦,而正因如此,任何一項馬拉松在創辦之時都會提出打造最具特色馬拉松賽事的目標,比如最美賽道、最佳補給、最人性化服務,等等。但許多特色區別並不大,久而久之,連這些所謂的特色都同質化了。

  賽事同質化,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許多賽事吸引力下降。記者了解到,儘管許多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爆棚,往往要搖號才能獲得一個參賽名額,但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馬拉松賽事,報不滿名額則比較普遍。每到報名時,邀請、組織各地跑團參賽成為賽事組織者最主要的一項工作。

  避免賽事同質化、吸引更多的人參賽,最終還是要靠真正的特色。資深馬拉松愛好者、南京十四所裝備部部長、南京市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會長彭為認為,馬拉松是對體能極限的挑戰,從健康角度來看,每年最多跑兩個全程馬拉松,這時經典、新穎的賽事就成為首選。2017年,南京資深馬拉松愛好者華燁跑了東京、無錫、北京、西安、上海等7個全程馬拉松,這些賽事全都是馬拉松粉絲最想體驗的賽事。“能夠吸引我的一定是最有特色的馬拉松。”

  那麼,什麼樣的馬拉松才稱得上特色鮮明?以世界六大大滿貫馬拉松賽事為例,波士頓馬拉松是最古老的馬拉松,倫敦馬拉松大約三分之二的跑者都是通過慈善捐款的方式獲得參賽資格,柏林馬拉松擁有世界上最快的賽道,東京馬拉松以細緻服務著稱……正是其它馬拉松難以超越、難以模倣的特色,讓世界六大大滿貫馬拉松賽事成為馬拉松愛好者嚮往的聖地。對於國內蓬勃增長的馬拉松賽事來説,因為起步時間較晚,比肩大滿貫賽事幾無可能,但做細做實自身的特色,讓人看出自己的不一樣,卻是有可能的。

  首先,國內馬拉松賽剛處於起步階段,制度、服務都還需要規範,誰做得好、誰做得更專業,往往就能脫穎而出。無錫馬拉松的運營方、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征認為,避免賽事同質化、塑造特色馬拉松,首先體現在專業上。李長征介紹,自2014年創辦之始,無錫馬拉松一直堅持“打造一場專業態度的馬拉松賽事”的理念,從建立防替跑機制、分區出發機制、報名退出及候補機制,到人臉識別技術的運用,2017年,無錫馬拉松幫助5300多名參賽者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這一年,無錫馬拉松正式成為國際馬拉松及長跑協會會員,這也是該協會在中國大陸第8個賽事。

  在馬拉松井噴式增長時,制度建設、專業服務是辦好馬拉松賽事、塑造馬拉松品牌的基礎,要讓馬拉松脫穎而出,還需要更多的招數。創辦于2008年的新加坡馬拉松,至今才10年時間,卻以日落馬拉松的創意聞名於世。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交通擁擠繁忙,再加上常年高溫,當初選擇夜晚辦賽是出於無奈。但午夜起跑,以及組織者精心的籌劃和創意,讓新加坡馬拉松如今成為亞洲最大的夜間馬拉松。江蘇省體育競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認為,新加坡馬拉松堪稱人為創造特色最為成功的馬拉松賽事,值得國內馬拉松借鑒。

  經典的創意往往不可複製,當馬拉松成百上千地增長、影響到城市的每一個人時,馬拉松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華燁每次參賽都會精心選擇,她説,跑馬拉松不僅僅是跑步,還是一次體驗這座城市人文精神之旅,每經過一個標誌性建築、人文景觀,就會有一種與這座城市交流的感覺。當馬拉松與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時,其獨一無二的特色就凸顯出來了,國內並不缺乏這樣的馬拉松賽事,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就是其中之一。在南京師範大學酈波教授眼裏,揚馬以鑒真冠名,賽道融入古運河、東關街、唐城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老城區,“唐宋元明清,從古跑到今”,揚馬展示了揚州獨特的歷史人文和景觀,而跑者則通過這條線路融入到對揚州文化的閱讀中。

  不過,國內馬拉松出現同質化也源於“過熱”。這種過熱並不是賽事太多,而是急功近利,讓馬拉松背上了太多不應該承擔的負荷。一項馬拉松比賽固然能很好地宣傳城市、為城市旅遊代言,但馬拉松首先是賽事,只有尊重馬拉松比賽的規律,才有可能讓馬拉松融入城市、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也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