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學創作 莫患“長篇崇拜症”
2018-01-25 13:37:08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年出版4000部卻鮮有力作 文學創作 莫患“長篇崇拜症”

  歲末年初,各種文學盤點相繼出爐。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近幾年平均每年出版長篇小説4000多部,且這個數字每年都在大幅增長,明顯超過了中短篇所佔的比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引起廣泛關注的長篇小説卻很少,更不要説有一紙風行的長篇巨制了。近年來,很多作家熱衷於“史詩式”創作,一窩蜂地奔向長篇小説,甚至於患上了“長篇崇拜症”,結果是,長篇小説“産能”嚴重過剩,不少小説出版後被束之高閣或很快回爐。這既是作家文學才華的浪費,也對整個文學生態造成了不良影響。

  不可否認,長篇小説因為結構宏偉、人物複雜、情節跌宕、思想厚重而成為文學成就的重要標誌,不過,在文學百花園中,中短篇小説因為結構精巧、藝術濃縮、意味悠長,同樣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一個小説作家來説,適合於創作何種體量的小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沒必要一哄而上,更不要厚此薄彼。事實上,中外很多文學巨匠,正是以中短篇小説名世,如魯迅、契訶夫、卡夫卡、果戈裏、莫泊桑、毛姆等,他們創作的很多中短篇小説,超越了同時代著名作家的長篇小説。同樣,也有不少作家在中短篇小説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自己在長篇小説上的成就。

  這些年來,長篇小説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雷同、重復、注水、拖遝等情況日益嚴重,作家寫起來勉為其難,讀者讀起來也是味同嚼蠟。很多素材明明就是一個中短篇容量,偏偏要拉成一部長篇。研究中國文學40多年的德國漢學家顧彬曾指出,當下國內的長篇小説“太簡單了”,從語言、形式、思想到故事都存在問題,“如果作家真想寫長篇,應該多學習錢鍾書的《圍城》。”

  業內人士指出,長篇小説創作更多依賴於作者的社會意識、思想深度、個人的經驗積累等因素,但一些作家為了追求“史詩”品質,一味鑽進故紙堆,造成了對當下社會現實的遮蔽。很多熱衷於創作長篇小説的作家,其實對社會、人生、人性的關注與理解,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深入與昇華,甚至於更加流於淺薄與表面,不但不利於自己文學創作水準的提高,而且對整個文學創作的生態造成了不利影響。

  如今,片面追求長度反映出文學界的浮躁心態、理念錯位和機制失范。一些文學獎項在價值評價上,有意無意地向長篇小説傾斜,客觀上鼓勵了作家盲目的“長篇衝動”,因為一旦成功,往往意味著名利雙收。與此同時,很多作家也片面認為,長篇小説被影視改編的可能性更大,甚至於可以成為超級IP,從而掙得盆滿缽滿。事實上,好的作品不取決於長短,而取決於品質,文學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審美上的高度與人性挖掘的深度。任何一種體裁的寫作,都可以證明作家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