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傳統技藝 也需轉型升級蹚市場
2018-01-31 11:01:44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鄉土名人”聚首兩會熱議鄉土技藝産業化 ——傳統技藝,也需轉型升級蹚市場

  在江蘇,一大批掌握絕技絕活、擁有獨門手藝的鄉土人才,正步入産業化發展道路,在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面對規模化不夠、後繼無人、對接市場難等難點,傳統技藝如何轉型升級,更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正在召開的江蘇省兩會上,代表委員中的鄉土人才們展開了熱議、交流。

  要貼近大眾,更要接軌市場

  如何讓傳統技藝變小眾為大眾,提高規模化程度,是不少傳承人面臨的難題。江蘇省人大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傳承人管艷嘗試在網絡上開設剪紙小視頻課程。沒想到剛一推出,就獲得了大家的熱捧,每集課程點播都達到了10萬+。管艷説,雖然她正式收的徒弟只有一個,但是通過互聯網+,收了不少天南地北的學生。管艷還儘量通過各種交流活動讓手藝多多亮相。去年的中美大聖文化國際交流活動上,管艷的剪紙讓美國中學師生“嘆為觀止”。管艷説,當前在國際交流中,越來越重視本國文化的傳播,通過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建立全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新渠道。

  江蘇省人大代表、東海縣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張玉成説,雕刻這門傳統技藝不能關起門來“固步自封”,要緊密地和市場結合起來。“只有在市場經濟大環境的不斷激蕩中,藝術家才能夠創作出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也才能夠讓傳統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要後繼有人,更要“高精尖”

  對江蘇省政協委員、省陶瓷藝術大師範澤鋒來説,做強紫砂産業最大的瓶頸還在於人才,尤其是缺乏工匠級、大師級人才。

  “新一代陶瓷從業者中,創新能力強、製作水準高的工匠鳳毛麟角,與未來陶瓷産業、陶瓷文化的創新發展明顯不符。江蘇陶瓷發展離不開研究創新,需要人才,特別是專、精、高的人才,需要高層次專業院校培養。”范澤鋒説,紫砂産業發展到今天,紫砂已經不僅僅是器皿,更多的是藝術品,紫砂手藝也從鄉土技術升級為一門藝術,需要高層次人才通過設計、研發、行銷等來提升藝術價值和産業高度。“目前符合這一要求的人才,只有萬分之一。”

  為了實現這個突破,范澤鋒擔任村書記的宜興市丁蜀鎮西望村和清華美院建立合作關係,每年都有清華老師帶著十幾個學生在這裡學習研究提升紫砂産品的藝術性。

  范澤鋒希望能把現有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大陶瓷大專專業升格成本科甚至研究生專業,加強人才招引,面向世界引進頂尖人才、學術大師,選聘“江蘇特聘教授”,努力建設成為高層次陶瓷藝術設計高地,更好地培養人才。

  要認可,更要政策扶持

  本屆江蘇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中出現了不少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三帶能手”的身影,這讓鄉土人才們倍感振奮。

  江蘇省人大代表、連雲港市贛榆蘇合農産品銷售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王統揚,把贛榆傳統食品——煎餅品牌化,他創立的“老海邊”石磨手工煎餅在江蘇、河南等地經營20多家加盟店,提供了近200個再就業崗位,帶動合作社成員共走致富之路。

  王統揚表示計劃用五年時間通過幫扶、引導,在全國範圍內打造500家以上門店,帶動更多需要創業的家庭掌握這門傳統技藝。另一方面,要推進煎餅非遺文化建設,加快建立煎餅非遺館,聯合政府部門加快地理標誌申報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申報工作。

  為了加強鄉土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江蘇不少地方為鄉土工藝大師開設了名師工作室。江蘇省政協委員、揚州漆器廠總工藝師張來喜通過“名師工作室”收了不少徒弟傳承技藝,還在揚州大學擔任産業教授,帶了研究生。他希望能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從生源開始吸納真正熱愛漆藝的人才加入這個行業。

  “傳統技藝和産業結合,需要良性發展,就離不開更多基層的産業從業人員。”張玉成認為,鄉土人才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與關愛,“譬如我們東海,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晶産業從業人員,如何把他們留在這裡更好地創業生活,帶動産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是各級政府部門和全社會需要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