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急救中心急救醫生何建軍:守護群眾生命通道的“尖兵”
1月27日早上7:30,持續的降雪使古城南京變得異常寒冷。南京市急救中心城中急救分站站長、黨員何建軍正在忙著整理急救物資,準備出車。
“剛剛接到調度指揮中心的信息,有人滑倒摔傷了,我們必須馬上趕過去。”何建軍邊忙邊説,很快他從休息室和同事們緊急衝上救護車,一路駛往事發現場。“如果感覺嚴重,先躺在原地不要動,以免移位造成二次傷害……”一路上,何建軍用手機指揮現場呼救人員。
下了車,拿上急救箱,推著擔架,何建軍又是一路小跑奔向病患身邊。
“老何是個鐵人,這只是他28年急救工作中的‘普通鏡頭’。”隨行的同事告訴南京日報記者。
近年來,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發展很快,出救量每年都以10%至15%的速度遞增,急救任務重、人員緊缺。雖然何建軍今年已經52歲,但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主動提出到最辛苦的城中急救站工作。在這裡,最高日出車量達到26次,時常午飯拖到晚上也吃不上。“有時才剛拿上筷子,調度中心的電話就來了,接到命令必須第一時間出發,一頓飯花幾個小時吃完是常態,有時午飯甚至是和晚飯一起吃的。”何建軍説。也正因為此,在單位全年考核中,何建軍大於3分鐘出車率為零、投訴為零,出車次數位居全單位第一。
“十九大提出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我想,院前醫療急救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何建軍在採訪中表示,無論院前醫療急救工作多苦、多險、多累、多委屈,作為一名急救崗位的醫生,必須把院前醫療急救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得到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重要一環,用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恪守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前不久,鼓樓區金陵三村的獨居老人張大爺,因肝硬化出現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摔倒在家。何建軍到達現場後,根本顧不上惡臭,拿出急救箱給老人測血壓,清理口腔嘔吐物、糞便等,在給老人做了緊急妥善處理並更換臟衣服後,將其送往附近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急救講究的是急,容不得太多講究。”何建軍説。
在急救轉運病人過程中,經常有體重較重的病人需要從六樓或七樓抬到樓下,靠車上僅有的一名擔架工根本無法完成,此時的何建軍又從急救醫生“變身”擔架工,一起配合將病人抬下樓。
2017年夏天,家住玄武區東方城小區的一名老教師突發心臟病撥打120求助。何建軍接到任務後5分鐘內趕到現場,完成快速處理後,和擔架工一起把患者從6樓抬到救護車上,滿頭大汗,衣服也濕透了。家屬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在繳納完正常救護費用後,執意以現金的方式表達謝意,被何建軍婉言拒絕。
還有一次,家住邁皋橋合班村的孕婦薛女士夜間突然出現臨産症狀撥打120。何建軍接到調度指令後迅速出車,在送往醫院的路上,他一直在安慰、照顧薛女士。這時,家屬突然硬塞給何建軍400元紅包。為了讓家屬安心和不影響對産婦的救護,何建軍只好暫時收下,但在返回分站的路上,他立即將此事向調度指揮中心進行了説明,並在第二天上午將紅包送還給薛女士的家人。何建軍的同事告訴南京日報記者,類似的事情,已經記不清發生過多少次了。
“時間就是生命,崗位就是責任。”何建軍説,這是南京120人的職業精神,也是他作為一名共産黨員,這一輩子最想用“行動”來詮釋的“名言”。
拽著一個個病患與死神賽跑,何建軍已經跑了整整28年。在艱辛而無私的付出中,他不僅收穫了無數患者的“點讚”,也先後榮獲南京市勞動模範、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南京好人”、南京地區“十佳醫生”和“人民滿意的衛生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去年10月又被選樹為全市踐行“兩學一做”好典型,而他所在的車組也被江蘇省衛生計生行業黨委評為“黨員示範崗”。
“每個人都有理想,或大或小,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治病救人的急救醫生,為健康中國的建設儘自己綿薄之力。”何建軍説,再過幾年自己將退休離崗,但治病救人會一直繼續,而且要更加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好“傳幫帶”,為“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和我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