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證照分離 建公平透明營商環境
2018-02-01 09:51:51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聚焦百項行政許可事項,高新區經開區啟動改革 ——證照分離,建公平透明營商環境

  如何破解“準入不準營”的問題?按照國務院部署,江蘇省政府日前決定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南京江北新區及全省各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

  試點期為一年,通過複製推廣上海浦東新區成功經驗做法,將100項行政許可事項採取取消、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制等方式,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證照分離”勢在必行

  “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所謂“照”,指的是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證”,指的是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企業要想進入市場,開門營業,必須先拿到許可證,再去辦理營業執照,這就是傳統的“先證後照”。

  我國設立自貿區後,借鑒國際通行規則推出“先照後證”改革,企業可先辦營業執照,確立商事主體地位,再辦各類行業許可證。此舉將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大大降低企業設立門檻。

  然而,“先照後證”仍需改進。尤其是行業準入許可,存在審批事項過多、時限過長、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等問題。企業獲得營業執照後,還需耗費大量精力辦理行業許可證。基於此,“證照分離”改革應運而生。

  “‘證照分離’是繼企業註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之後,我國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三階段。”省編辦主任俞軍分析説,“先照後證”打開註冊的“玻璃門”,“證照分離”則是將屬於市場的還給市場。

  改革紅利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以上海為例,2017年3月,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推出國際商務培訓項目。作為我國首家外資職業培訓機構,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從註冊登記、籌建到開業,得益於“證照分離”試點的告知承諾制,歷時僅3個月。以往,培訓機構領取營業執照後,要到人社部門申請籌建,需10—20個工作日。如今簽署《告知承諾書》後,當場取得同意籌建的行政許可。

  “證照分離”怎麼推進

  “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如何推進?對照國務院要求和浦東新區經驗,江蘇省選取100項行政許可事項採取五類方式管理——

  取消審批。對不影響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具備充分的市場自由競爭條件、通過行業協會等自治組織能實現自律管理的,取消行政審批,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後可直接開展經營活動。包括出版物出租經營備案等5個事項。

  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對政府需及時、準確獲取相關信息並以此為線索開展跟蹤管理、維護公共利益的事項,改為備案管理。企業將備案規定的材料報送政府有關部門後,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包括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粧品行政許可等2個事項。

  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對需要符合一定條件,經現場驗收、樣品檢測等實質審查合格後方可開展生産經營活動的事項,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經營行為且風險可控的,實行告知承諾制。包括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許可、保安培訓許可證核發等23個事項。

  提升審批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對暫不能取消審批,也不適合採取告知承諾制的事項,公開事項目錄和程式,明晰具體受理條件和辦理標準,列明審查要求和時限,實現服務事項標準化。包括國內水路運輸業務經營審批、港口經營許可等37個事項。

  對涉及公共安全等特定活動,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係人身健康、生命財産安全等特定活動的事項,繼續強化市場準入管理,依法辦理相關許可證,但必須在法定或承諾期限內辦結。包括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審批、開辦藥品生産企業審批等33個事項。

  有沒有證都要監管

  “證照分離”關鍵是“照後減證”江蘇省將統籌推進“證照分離”和“多證合一”等相關改革,按照“能整合的儘量整合、能簡化的儘量簡化、該減掉的堅決減掉”原則,全面梳理、分類處理各類涉企證照事項。將改革後屬於信息採集、記載公示和管理備查類的各種證照進一步整合到營業執照,實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

  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的同時,事中事後監管要加強。“‘證照分離’改革,將改變以審批發證為主要方式的傳統管理體制,革除與審批發證相關聯的尋租權力和不正當利益,改變與審批發證相伴的‘看家本領’。”俞軍指出,要著力探索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和監管平臺。

  江蘇省政府明確要求,相關部門要消除只管有證的、不管無證的、不審批就不監管、出了問題就暫停審批等錯誤認識,做到不管部門發不發證、不管企業有沒有證,都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堅決防止審批與管理脫節。

  改革試點中,相關部門將建立順暢的工作機制。工商部門在市場主體註冊後,落實“雙告知”制度,通過書面告知辦事者領照後辦理相關許可,通過信息平臺將有關信息告知相關許可部門。構建工商登記信息、行政許可信息以及部門監管信息的共享機制,真正實現“寬進嚴管”。同時,加強部門聯動,開展大數據綜合比對和關聯分析,及時預測監管風險,維護良好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