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明星無炒作,成本僅5萬卻成為北京戲劇節開幕大戲——南京小製作“二線突圍”靠什麼
這兩天,一部“小製作”在話劇界引發“大反響”。南京一部製作費只有5萬元的本土原創話劇《Z21》,被第九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選為開幕大戲。不但成本低,主創團隊也是“精簡版”。沒有大牌明星不説,身兼兩職的還不少——導演兼製作人、編劇演男主角……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起來不起眼的作品,半個月前赴北京演出時卻連演三場、場場爆滿。無明星、無炒作的“小製作”,為何會受到如此青睞?1月31日,記者專訪了該劇導演兼製片人、雩劇坊負責人蕭雁。
本土話劇如何崛起,要踏踏實實講故事
雩劇坊位於南京金奧購物中心內,平時,這裡的劇場免費提供給南京各高校的戲劇院團演出,劇坊只參與票房分成。“這是我們主打的青年劇場計劃的一部分,”蕭雁告訴記者,“一方面做公益傳承,之前就發起了高校戲曲聯盟。還有就是為高校的劇團免費提供場地,讓他們來演,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戲和新的青年人才,也是為了鼓勵新人,讓他們有展示空間。”
蕭雁在和記者交流時説,“做戲劇這麼久,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比,南京本土原創話劇的優勢到底在哪?比演員、拼製作,南京只能算‘小字輩’。本子,才是我們可以突圍的那個點。《Z21》就是這樣,在北京開往拉薩的列車上,發生了一段別離的故事,演員雖然只有兩個,場景也很少,但編劇王思的本子紮實,特別能打動人心。”
半個月前,《Z21》在內地第一個民間劇場——蓬蒿劇場演出時,劇場創始人王翔一連看了三場。對他這樣一個資深戲迷來説,還是很少見的。蕭雁説,“《Z21》不是那種淺表的靠表演效果的熱鬧,而是踏踏實實地講故事。我們不光要考慮內容的深度,還要考慮市場的接受度。男女主人公本身就各有各的人生困境、情感困擾,然後通過編劇的巧妙設計,兩人在車上構成了戲劇衝突。王翔老師覺得這部戲特別可貴,是多年難得一見的真實、深入的作品。”
打造“戲劇+”,在世界舞臺講述江蘇故事
從《邯鄲夢》到《YONG董的奇幻旅程》,雩劇坊製作的兩部劇先後亮相南京周倫敦站、紐約站,在世界舞臺講述南京故事。今年的巴黎站,他們又將帶去新的呈現。
和演出相比,蕭雁更看重背後的文化交流和整體推廣。“一開始,我們就在打造‘戲劇+’的概念。因為,就目前本土戲劇市場的情況看,劇團光靠賣門票恐怕是無法存活的,我們想通過‘戲劇+’的概念,讓戲劇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蕭雁舉例説,“這幾年南京周的演出,就是‘戲劇+非遺’。現在不少國際劇場已跳出了單純用戲劇講故事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種審美、一種精神的傳遞。《YONG董的奇幻旅程》就是這樣,通過橫跨東西古今的體驗,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南京、不一樣的非遺文化。我們打造的劇,是希望能成為非遺的一站式體驗,它不僅僅是一部戲,更多是一種承載和表現的平臺。”
2018年,雩劇坊還將和蘇州聯手打造一部實景版崑曲《浮生六記》。蕭雁介紹説,“2017年的京東圖書銷售榜單上,《浮生六記》位列第一,它呈現的是中國式的審美和生活方式,我們也融合了很多蘇式生活文化在裏面。目前我們準備在平江路找一處宅院,在裏面做一個浸入式戲劇,讓觀眾跟著劇中人物走,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看更要能融入,兒童劇不能只是“一笑了之”
戲劇和公益的結合,是雩劇坊的另一個亮點。和一般的公益行動不同,雩劇坊並不局限在請孩子看演出這個層面。
蕭雁的理念是,“對孩子來説,光看演出還遠遠不夠。我們做了三年的項目叫‘童心之翼’。針對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我們會引進卡通肢體劇,是和挪威合作的。適合大一點孩子的劇目,則是和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合作,偏重於故事講述。”
和“台下看劇”的傳統模式不同,雩劇坊會請孩子參與到戲劇表演之中,通過戲劇教育的形式釋放天性,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蕭雁説,“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培養專業演員,而是讓孩子們在融入戲劇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學會表達和溝通,培養團隊意識、協調能力,通過戲劇的方式讓他們更好地認知和融入社會。”
“藝術是需要觀眾的,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是通過作品去啟發、培育觀眾。滴水穿石,從無意識地‘被灌輸’到有意識地‘主動學’,正是藝術文明的臺階。”蕭雁認為,兒童是未來進劇場的人,雩劇坊實際上是在培養潛在的觀眾,為他們打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