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0克大米能賣出99元高價 品種+品牌,種糧富民前景廣
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第一條是産業興旺。種糧跟産業興旺有關係嗎?“有,而且糧食産業理應在鄉村振興中唱主角。”2月6日舉行的全省糧食工作會議上,江蘇省糧食局局長夏春勝説,糧食是江蘇省最重要的農作物,涵蓋一、二、三産業,即種植、加工和流通,做好糧食産業,對實現産業富民、促進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不是傳説:500克大米能賣99元
糧食産業的富民效應究竟有多大呢?宿遷市糧食局局長王君文説,沭陽縣有一種高墟鹼米,因為生長在含鹼量較高的土壤中,對酸性體質的人而言,是一種功能性大米。2016年這種稻米種植面積為300畝,2017年5000畝,2018年要達到1.5萬畝。“這種鹼米的地頭收購價每500克就達12.8元,普通大米只有它的一個零頭。”她説,種一畝稻子,農民的純收益就有幾千元。
如果説鹼米賣高價是因為獨特的土壤條件,泗洪縣的蟹園大米則是在普通土壤中種出來的優質稻米。王君文介紹,過去農民種糧一味追求産量,現在只種一季稻,稻田裏養蟹,稻子畝産500公斤,由於不施肥不打農藥,稻子每公斤賣到5元,比普通稻子高出2元。不算養蟹,單是一季稻的收入,就超過以前稻麥兩季的總和了。
射陽縣是江蘇省糧食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射陽大米是國內著名大米品牌,射陽産的有機大米最高價能賣到多少錢呢?“99元一斤!”射陽縣糧食局局長仇立祥説,要是前幾年報出這個價格,沒人會相信,但是,縣內一家加工企業加工的有機大米,賣給福建一家航空公司,價格就是這麼高。“還有一家加工企業把有機大米賣到台灣,每斤價格40元,2017年就賣出2000多噸!”
市場反饋:高價大米普遍能接受
走進超市看看,貴的大米每500克賣到十幾元,便宜的僅2元出頭。“三四元一斤正逐漸成為大米市場的主流價格。”總部位於宜興市的江蘇永友糧油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永新説,他們公司從東北採購稻花香和長粒香稻子,加工後的大米銷售價格分別是每公斤30元和8元左右,從蘇北採購的南粳5055和9108的粳稻,加工後銷售價格每公斤分別達到9元和6.5元。近年來,中高端消費人群日益擴大,畢竟大米消費在整個食品支出中的佔比非常小,一般人每月吃10多公斤大米,多花三四十元可以吃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一斤大米能賣到3.5元,意味著稻子每公斤可以賣到3.5元左右,比2017年國家最低收購價每公斤高出0.5元,種糧農民每畝能增收兩三百元,增收部分相當於正常年份的畝均純收入。”鹽城市禾豐糧油儲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學猛認為,現在大米消費群體呈橄欖狀:兩頭小中間大,小的分別是低端大米和高檔大米,中間部分消費者普遍願意購買每500克3元左右的大米。“估計在3年之內,三四元一斤的大米將成為市場主打産品。”
“我們地産的大米目前普遍賣到每斤3.8元。”張家港市糧食局局長龍鳳清説,張家港糧食種植面積有24.2萬畝,是蘇州市的種糧大縣。除了本地種植的稻米,加工企業還大量從蘇北和蘇中採購原糧,大米銷售價格每500克普遍在3元以上。正常年份本地糧農種糧畝均效益達五六百元,一家中等規模的家庭農場,年純收入二三十萬元很正常。“這樣的效益,基本達到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中的‘生活富裕’了。因此,即使在經濟發達地區,種糧也是有奔頭的職業。”
當務之急:品種+品牌
現在江蘇省大部分大米的售價普遍在2.5元左右,怎麼才能賣出3元或更高的價格呢?
“首先要有好品種。”倪學猛説,大米講究的是食味,而品種是決定食味的最主要因素。食味一般的品種,先天不足,後天再努力,也賣不出好價錢。以鹽城為例,目前種植南粳系列等優質稻米品種的面積,還不到20%。普通品種只能賣給糧庫,價格上不去;優質品種加工企業搶著收,價格就上去了。“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糧食産業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其次要打響品牌。射陽大米之所以能佔到上海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強,就因為多年來的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上海消費者之心。仇立祥説,射陽縣有60多家加工企業共用射陽大米這一品牌,為了保持品牌的含金量,射陽大米協會制定了嚴格的品牌使用門檻。射陽縣水稻種植面積有190萬畝,目前種植南粳9108的面積為50萬畝。“今後幾年,南粳系列等優質品種的種植規模將逐漸擴大,讓所有的射陽大米都能賣出好價錢,真正放大品牌效應。”
品牌分散、握不成拳頭,一直是大米産業的軟肋。江蘇省有600多個大米註冊商標,除了少數品牌全國聞名外,絕大多數品牌只在本地有點知名度。龍鳳清説,張家港雖然有兩家國有大米加工企業、6家民營企業註冊了商標,但影響力都很有限,握成拳頭打品牌、提高全産業鏈附加值成為當務之急。為此,市裏打算通過成立行業協會,把各自為戰的商標整合起來,建立産業聯盟,打出統一的地域品牌,這樣品牌的影響力就能擴大很多。“江蘇省裏目前在整合全省大米品牌、集中打蘇米品牌,將來張家港的大米品牌,願意加盟到蘇米品牌中。”他説,東北大米之所以暢銷全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品牌的知名度家喻戶曉。